免费小说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383节
  但很快,玄武门之变发生。玄武门之变后,监国太子李世民下令,“复浮屠老子法”,施恩天下僧道。
  不过,历史中的唐太宗下这个命令的时候,只是为了消弭玄武门之变的影响,那时候他还不信佛。
  贞观二年,唐太宗曾说“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
  他骂虔诚信佛的张亮“卿既事佛,何不出家?”,并贬了另一个虔诚佛教徒萧瑀的官,直言“朕于佛教,非意所遵”。
  提及梁武帝时,唐太宗感慨,“(梁武帝)倾帑藏以给僧祗,殚人力以供塔庙,及乎三淮沸浪,五岭腾烟,假余息于熊蹯,引残魂于雀,子孙覆亡而不暇,社稷俄顷而为墟,报施之征,何其谬也”。
  但当长孙皇后去世时,唐太宗一口气修了三百九十二座佛庙。
  那么他之前批判修佛寺导致亡国的梁武帝修了多少寺庙?
  四百八十座。
  唐太宗离信佛信得民不聊生的梁武帝还差近一百座寺庙,他治下国土也比梁武帝广阔,还能再接再厉。
  三百九十二座寺庙会征用多少徭役?用掉多少赋税?
  士人和后世人皆感慨帝后凄美爱情,连朝臣都不敢劝谏。但百姓真的会为长孙皇后祈福,而不是望着那三百九十二座寺庙暗自咒骂?
  李玄霸问了二哥这个问题,二哥气得差点把李玄霸的头发拔了,让李玄霸闭嘴,他不会这么做。
  “你和观音婢都比我小,不会走在我前面。我已经做好了送别父亲的准备,到时我就免天下徭役一年以祈福,才不会修什么寺庙!你当我傻吗!”
  但李玄霸坚信,历史中的李世民和现在的二哥都是唐太宗,等二哥遭受了重大打击,一定会在佛教里找安慰,所以他需要时时刻刻嘲笑二哥,坚信二哥是虔诚的佛教徒,这样二哥就绝对不会虔诚了。
  虽然宇文珠没问,李玄霸还是说出了自己“我坚信二哥是虔诚佛教徒二哥才不会当虔诚佛教徒”的话,佛教徒张阿难都扶额了。
  宇文珠只能说,自家郎君有时候的揍,是自找的。
  她要是有这样可恶的弟弟,肯定每天用膳前都要先揍弟弟一顿,才有心情用膳。
  张阿难在心里使劲点头。
  不过李玄霸这么一梳理,宇文珠对李玄霸即将要做的事已经明了。
  “佛道都不能灭,而是要抑制和平衡,不能与官府和百姓争利。”宇文珠道,“郎君是想借皇家寺庙一事,向天下佛道发难,再兴周武帝抑佛之举?”
  李玄霸道:“是抑佛抑道之举。佛教一窝,该有的毛病都有,都不能纵着。”
  宇文珠担忧道:“郎君如此做,不会被天下口诛笔伐?”
  张阿难虽是佛教徒,但不会因为自己的信仰而反对李玄霸要做的事。反正只是“抑”不是“灭”,他仍旧可以拜佛。而且把过于世俗化的僧尼赶回家,让僧尼队伍更加纯洁,也是一件好事。
  他与宇文珠一样,也只是担心这件事对李玄霸的影响:“隋朝两位先帝都虔诚信佛,朝堂诸公几乎都信佛,佛道双信者也不少。三郎君若要做这件事,请另寻一人上书,可千万不要自己上书。”
  李玄霸笑道:“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怎么能推给别人?我就喜欢这个。”
  宇文珠:“……”
  张阿难:“……”
  兄公陛下,你快回来!
  李玄霸道:“不过我也不会独自去,这天下有的是我的同道人,比如父亲。”
  宇文珠和张阿难异口同声:“啊?!”
  (远方的李渊:“阿嚏!”)
  李玄霸道:“父亲看上去很闲。太闲了不好,身体容易懒出病,得找点事做。”
  李渊在历史中是坚定的抑佛抑道人士。虽然他定道教为国教,但对佛道其实是一视同仁,都觉得这群人出家逃税不是好东西。
  原本历史中,李渊因玄武门之变中断对宗教抑制的政策。
  他和二哥让父亲提前当了太上皇,总不能李渊给后世人留下的印象,只有“试图抢儿子开国皇帝的坏父亲”吧?那多不孝啊。父亲还是有点本事,能够当个能臣的。
  抑制宗教之事确实会引起众人口诛笔伐,反佛斗士傅奕都被和尚写进文集,编了个污蔑傅奕霸占恩人妻子的小故事。
  所以这不更应该让已经当了太上皇,已经无所畏惧的父亲上吗!
  唐太宗曾言,任贤不避亲,就算是太上皇,也能在贞观朝发光发热,才能显得二哥是个心胸宽广的明君啊!
  “现在总有人传谣言,说我二哥逼父篡位,父子相残。父亲被二哥拘禁,过得十分凄惨。”李玄霸微笑,“若让父亲出来活动活动筋骨,也能反驳这些谣言。”
  李玄霸拿出了这个理由,宇文珠没法劝了。
  张阿难按住抽搐的嘴角。三郎君拿出这个理由,满朝公卿都没办法劝,连陛下都只能点头了。
  这就是算无遗策吗?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算无遗策”?
  张阿难想,陛下欺负三郎君,把躲懒的三郎君一个人留在长安当首相,大概已经料到了三郎君会有大动作了吧。不知道陛下能否猜到三郎君如今所做的事?
  李世民确实猜到了弟弟会有大动作,但弟弟有什么大动作……我家阿玄思想天马行空,就算我是他双生兄长也不可能知道啊!
  “这才是惊喜。”李世民对长孙康宁笑道,“每次猜阿玄给我带来了什么惊喜,都很好玩。”
  长孙康宁不怀好意道:“如果惊喜变成了惊吓怎么办?”
  李世民得意道:“我现在是皇帝!如果他给我惹麻烦,我就命令他去收拾!哪有皇帝自己解决麻烦?都是皇帝下旨让大臣去解决麻烦。阿玄是我的臣子,他逃不掉。”
  长孙康宁给李世民斟酒,以表示她在行动上支持自家郎君。
  “二哥一定猜不到我要干什么。”李世民在谈论李玄霸时,李玄霸也在对宇文珠嗤笑二哥,“但他一定想,如果我闹出大麻烦,就仗着他是皇帝,下旨让我自己去解决麻烦。呵呵,这正合我意。就是要我亲手做这件事,才有趣啊。”
  宇文珠捂住耳朵:“别说了,我不想听。你能不能消停点?”
  李玄霸把宇文珠捂住耳朵的手掰开,强迫宇文珠听他说话:“不能。他都把我从晋王府挖出来了,还想让我消停?除非他削了我的官,否则他就别想消停!珠娘,你站在哪边?”
  宇文珠有气无力道:“站在你这边。我等你削官。”
  李玄霸失笑。
  于是宇文珠无可奈何地跟着同样唉声叹气的张阿难梳理后宫财务,为李玄霸向皇家寺庙发难做铺垫。
  李玄霸亲自拜访了未来的帮手,著名灭佛崇道斗士傅奕。
  然后李玄霸又去拜访了另外一位未来的帮手,著名虔诚佛教徒,希望佛教位于道教之上的萧皇后之弟萧瑀。
  最后,李玄霸终于等到了最后一位帮手的到来。
  李玄霸看着面前唇红齿白的俊俏小和尚,一时震惊无语。
  他只知道玄奘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人。
  洛阳缑氏不小,他寻了许久才寻到这户人家。陈祎已经出家,亲戚联系不上他。
  李玄霸假借自己府中长吏的名字留下书信,让陈祎的乡亲若得知陈祎踪迹,就请陈祎来长安晋王府。
  年初,李玄霸就联系到了玄奘。只是玄奘还在外地游历,没能及时见到。
  玄奘入京后,李玄霸就让晋王府长吏颜真接触玄奘,将玄奘安排到京中寺庙修行,让颜真观察玄奘的为人。
  他那时正懒散,连围观历史名人的事都提不起劲。
  颜真对李玄霸夸了好几次玄奘是“天生佛子”“过目不忘”“仿佛宿慧”。李玄霸现在要搞事,终于去见了玄奘。
  虽然早知道玄奘现在正年轻,真见到这个比电视剧中的“唐僧”还要俊俏几分的小和尚,李玄霸还是震惊了。
  玄奘今年才十八,虚岁十九,比自己小三岁呢。
  “晋、晋王殿下?!”玄奘比李玄霸还震惊,赶紧行礼。
  李玄霸把玄奘拽起来:“我微服见你,不用多礼。你如何猜到我的身份?”
  玄奘道:“陛下破洛阳时,贫道曾远远窥得圣颜。殿下与陛下面容相似。”
  李玄霸沉思了一会儿,道:“你一直在洛阳?那我召你来长安,你为何假托巡游四方,现在才来?”
  玄奘恭敬道:“出家便为方外之人,贫道本不愿意接触权贵。”
  李玄霸挑眉:“现在为何想了?难道你想去天竺取经,需要一个权贵做保?”
  玄奘惊讶道;“殿下如何得知?!”
  李玄霸打量玄奘。玄奘二十七岁才西游,现在他才十八岁,就已经有了远行的志向?
  第223章 再开儒佛道辩论
  李玄霸没有回答玄奘的回答, 而是先煮了一锅除了盐,只有时令鲜花做佐料的清水,请玄奘吃了一顿素涮锅。
  躲懒的这半年, 李玄霸终于把各种豆制品做了出来。
  豆皮里包着各种素馅, 一顿素宴吃得玄奘频频偷偷打量李玄霸。
  出家人也不是不重口腹之欲, 历史中许多和尚都是美食家。玄奘对饮食不挑剔,但吃到美食也会心情舒畅。
  他心情更舒畅的是李玄霸所表现出的尊重。
  玄奘现在没有名气。
  他很聪慧,当听到颜真寻找自己的时候, 就猜到可能是晋王在寻他。
  聪慧的人都很谨慎。他想不出晋王寻找自己的理由,便想冷处理这件事。若自己在外游历一两年未归,晋王可能就会对自己失去兴趣。
  如果一两年后, 晋王仍旧没有对自己失去兴趣,玄奘就想搏一搏。
  玄奘自学佛后就有去佛兴之地的愿望。独自一人上路实在是太危险, 还能被官府逮捕。如果能得到权贵支持, 他的西行之路会顺利许多。
  而且要宣扬他心中的佛法,也需要权贵支持。
  除此之外,玄奘还有一个与利益无关的念头。
  “唯识宗”的种子已经在他心中发芽。
  “唯识宗”脱胎于瑜伽学派。虽然中原之外也有唯识宗,但中原后来兴起的唯识宗,是玄奘博众家之长后自己总结出的道路, 所以后世都尊称玄奘为唯识宗创始人。
  大乘佛教其他教派的基本教义都是人人心中有佛,人人都能成佛。
  比如对后世影响的禅宗认为任何行为都蕴含着禅意, 修行者不一定需要修行打坐,寻常耕作也是修行;在老百姓中传播最广的,修行人数最多的净土宗特别接地气, 只需要虔诚吟诵“阿弥陀佛”, 死后就可以前往极乐世界。
  现在虽还没有禅宗和净土宗, 佛教对外传教大致论点也差不多。玄奘认为这样不正常。
  成为佛祖是佛教弟子的最高成就, 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达到?你读书打仗做官容易吗?难道成佛比做官还简单?
  于是玄奘创造的“唯识宗”,把生灵分为五种天赋不同的类别,每个类别能达到的高度不同,觉得这样很符合实际情况。
  除了强调有大悟性,玄奘也强调有大毅力。
  念“阿弥陀佛”就能成佛?成佛岂能这样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