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工作是,对发电模块进行改进……”
  ……
  光压发动机项目的发电模块得到改进,也补全了设计上唯一的不足之处。
  后续几个月,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光阴似箭。
  一晃而逝。
  时间很快过去了七个月。
  国际可以用风平浪静来形容,科技领域并没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但有很多机构和科学家,一直都关注着两个焦点。
  一个是光压发动机项目。
  另一个是核子组织和科技部门的合作,直白来说,就是科技部门确定提供给核子组织的强湮灭力场设备。
  前者,并没有什么消息。
  其他机构就只能通过卫星查看光压发动机的外形,但项目具体进行到哪一步,根本无法进行评估。
  光压发动机是全新的项目。
  在没有可参考依据的情况下,根本无法用图像、外形来评估进度。
  核子组织和科技部门的合作则是实实在在的,相关的消息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
  科技部门提供的强湮灭力场设备,已经装载在货运船上,出了港口并运往欧洲……
  第五百七十章 面对全世界的直播,起降测试?这么快!
  那一艘前往欧洲的货运船,成为了国际舆论的沸点内容,很多的媒体对于消息进行了报道,他们还发布了货运船的图片,曝光了货运船的编号、性能、所属公司等资料。
  有的媒体干脆进行跟踪报道,利用卫星、采访以及其他手段,随时发布货运船的所在地。
  这些消息依旧能引起很多的注意。
  对于国际来说,湮灭理论、湮灭科技,早已经不是新词汇了,伴随着一阶材料的普及,到处都有相关的科普内容,关注科技信息的普通人,也能够知道强湮灭力场技术的‘区别’。
  格鲁姆湖项目组计划、国际湮灭理论组织掌握的所谓强湮灭力场技术,就只能称之为‘反重力场叠加技术’,只有能够制造出区域性的强湮灭力场,才能够称之为真正的强湮灭力场技术。
  这就是‘区域性强湮灭力场’。
  区域性强湮灭力场,才是前沿科技的基础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支持批量生产磁化材料,能够支持制造升阶元素材料,拥有区别于常规环境的物理特性,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打破《相对论》,光速上限获得了提升。
  以此就可以支持一系列的强湮灭力场内的基础物理研究,围绕一个场力能研究的内容实在太多了。
  另外,根据一些前沿报道消息,强湮灭力场还可以支持湮灭粒子技术,制造出拥有可控性,比核聚变释放能量高出三十倍以上的能量,可以理解为,让人类拥有无限的清洁能源。
  由此可见,区域性强湮灭力场技术的重要性。
  之前,这项技术只有种花家的反重力中心掌握,其他国家就只能听一下消息,投入很多资金做研究都没有收获。
  他们有多么希望能够拿到技术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种花家终于在合作研发问题上松口了,并和核子组织展开了粒子对撞领域的合作,并给核子组织提供了几台区域性强湮灭力场设备。
  这样一来,区域性强湮灭力场技术的神秘面纱就会被揭开。
  如此关键的设备被运送到欧洲,自然是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种花家也表现出了对于设备的极度重视,他们派出了三艘大型护卫舰,专门对于货运船进行护送。
  这种大型护卫舰的块头甚至堪比小型航空母舰,上面还搭载最先进的直升机以及其他高端武器。
  有小道消息说,万米高空以上也有空舰飞碟盘旋。
  这种高规格的护送工作一直维持到货运船抵达了印度洋,才由徳国军方、鹰国军方派出的联合舰队接手,同时,护送工作也在印度洋上进行了交接。
  交接工作不只是货运船的护送,还包括设备调试安装以及后续参与研究的人员。
  其中就有团队负责人科学院物理所的李明教授,高能所的阎耀军教授,其他研究团队、工程团队人员,等等。
  与此同时,一个航母编队也远距离进行护卫,一直到货运船进入苏伊士运河才停了下来。
  有大媒体做报道的时候,甚至讽刺航母编队不是要护送,而是思考着‘安全抢下货船’的可能性以及会带来的后果。
  这只是个玩笑。
  航母编队当然不会这么做。
  近年来,好多的国家更希望亲近科技爆发并掌握最高端科技的种花家,但他们毕竟和阿迈瑞肯更加亲近,而且是有联盟合约的。
  另外,阿迈瑞肯也是欧洲核子组织的参与方,每一次进行粒子对撞实验,他们都有好几个团队参与其中,比如,加州理工大学高能物理团队、费米实验室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组成的数算团队,等等。
  同时,他们也有最顶尖的情报网络。
  作为核子组织重要的参与方,他们有能力得到设备信息,能够直接参与到实验中,根本没有必要撕破脸去做什么。
  在全世界的关注下,货运船成功进入了地中海。
  下一步的既定路线就是在那不勒斯港口登陆,随后,强湮灭力场设备沿着铁路运送到瑞士的日内瓦。
  日内瓦,就是核子组织的粒子对撞实验所在地。
  这次和设备一起去欧洲的团队,主要负责人是科学院物理所的李明教授,第二负责人是高能物理所的阎耀军教授,其他就是参与团队的研究员以及工程人员。
  实际上,强湮灭力场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工作,核心人员是胡立斌和张世强。
  胡立斌曾经是刘云利团队的研究员,参与过最初的强湮灭力场实验研究,后来就回到了军方研究所,并没有再参与后续工作。
  张世强则是工程人员的带队人,工程团队才是真正着手安装、调试设备的人员。
  整个团队中,要么就是纯粹的粒子物理学家,要么就是只对设备有了解的工程人员,没有任何人知道真正的直流超导湮灭力场技术。
  这也是保密工作的一部分。
  李明也是参与粒子对撞实验工作的负责人,他是国内相关领域经验最丰富的学者,三十几岁就参与过欧洲的粒子对撞实验,后来则一直在物理所做理论研究工作。
  阎耀军则是粒子对撞实验的顶尖学者之一。
  两个团队主要负责人一直都坐在一起,他们讨论时也不由感慨‘国家强盛带来的变化’。
  这是一路上最直接的感触。
  李明回想着说道,“我上一次来这里还是36岁的时候,当时是你的老师胡厚荣院士带队,我们来这里根本没有人理会。”
  “我记得,团队一共二十几个人,做的是b区下半部的数据分析工作,还有普林斯顿大学团队做同样的工作,但他们的进度比我们更快。”
  “最后评审的时候,也只是给了通过而已,我们的结果和他们几乎一致。”
  “当时就感觉不受重视啊!”
  “这次来完全不一样了,看看这一路上,哪怕是军方人员都给了礼遇,几个军人还朝着我敬礼。”
  “刚才你看到了,贝斯特朗啊,多大的人物!如果在街头碰到,他甚至理也不会理我,现在他主动找我说话,主动和我探讨学术内容……”
  李明说起来都非常感慨。
  阎耀军的感触也很深,他主要感慨的是人生际遇,之前他在高能所就是一个不起眼的教授,哪怕自己的老师是胡厚荣,哪怕在粒子标准模型的研究领域有一定的成果,问题就在于粒子对撞的研究过时了。
  过时了,不新鲜了,就被淘汰了。
  所有人追捧的都是前沿科技、超导科技,强湮灭力场的研究。
  当然,现在还是强湮灭力场,但却和粒子对撞实验联系在一起,他马上就变得炙手可热。
  “我知道那些人怎么想,不就是想在我们这里得到一些先进的理论、先进的技术吗?”
  “还有的干脆就是想偷技术!”
  “但我肯定不会说出去。”阎耀军摇头,“即便我知道,也一个字儿不会透露。”
  他的话音非常坚定。
  李明抿了一下嘴,扭过头问道,“你知道吗?”
  阎耀军尴尬的反驳一句,“所以我用了前缀——‘即便’……”
  ……
  在强湮灭力场设备运送到日内瓦后,李明和阎耀军都属于‘闲置人员’,真正忙碌的是设备安装调试的工程人员,主要负责人就是张世强。
  按照原定计划,设备运送到日内瓦以后,短时间就要开始安装和调试。
  张世强本来以为会很忙碌,因为核子组织是非常期待设备的,但他感受到的就是热情,他和团队的其他人被安排在最好的酒店。
  从第一天的下午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八点钟,都根本没有任何人过来打扰。
  一直等到早上9点,他们已经在餐厅吃完了早饭,才看到了热情的比尔-布莱恩一行人。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负责设备对接,比尔-布莱恩就自己带队过来,他生怕张世强等人休息不好,就给对方充沛的时间,实在忍不住才过来。
  等见到了张世强,比尔-布莱恩马上问道,“张先生,你们昨天休息的怎么样?你们要倒时差,如果还是很累,就再休息一天,我们一点儿都不着急。”
  张世强赶忙说道,“今天又开始工作了,我们要尽快完成第一次测试。”
  “那真是太好了。”
  比尔-布莱恩都有些感动了,他本来以为对方过来肯定会不断的推脱。
  这毕竟是最高端的强湮灭力场技术。
  结果,对方还主动要求去工作。
  张世强倒是没那么多想法,他和团队的其他人一起到了安装调试的操作间,并严格遵守保密条例,不允许任何其他人进入。
  核子组织方面也是配合的,只不过所谓的‘不允许进入’,就只是走形式化而已。
  这种保密根本没有意义。
  当设备已经到达日内瓦以后,得到技术就是早晚的事情。
  另外,有一台设备还属于国际湮灭理论组织,他们甚至可以随意的拆解再安装,保密也只能说暂时有效而已。
  这次运送过来的设备并不是基础材料,而是已经半制造好的设备,只需要对于底层构架进行一定的拼接,其安装逻辑和直流反重力设备类似。
  张世强团队每天工作六个小时,两天后还是安装好了一台设备。
  在进行各个部分的测试以后,张世强就和比尔-布莱恩说起要进行设备调试,到这一步进度就很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