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秋定定地看着前方,那步辇越来越近了。她拍拍灯青的手,示意贵妃将至,需以礼相迎。而后先一步俯身跪拜了下去。灯青见状,也忙清醒神智,一同拜倒在地。
面向宫道,背朝青天。若不打眼细看,若不是极亲近的人,怕是三两眼也不知道是谁。
仪仗更近了,人群的脚步声清晰可辨。当一个人虔诚地跪下去,眼前便只剩一片黑暗。双目不再,听觉更甚。
“妹妹?”
一声清华,贵妃娘娘终是没有做到视而不见。夏之秋缓缓支起身,颔眉低首道:“臣女拜见贵妃娘娘。”
孟贵妃笑着探身问道:“日头快落了,怎么还不回府去?夏将军怕是要担心你的。”
“臣女……”这样的事该如何说出口?夏之秋抿着唇,不敢抬眼看她,“臣女……”
正不知如何开口,耳畔又闻一阵轻笑,如银铃般悦耳。贵妃望着西天,慵懒地坐在步辇上,不知是不明就里,还是看破不说破,和声和气道:“天色不早了,不论有什么紧要的事,也比不得回家重要。陛下新得了些善音律的乐姬,遣了赵内侍唤我一同去品鉴。天子之事不可耽搁,正如王公贵女应及早归府一般。我不便再同你多说,陛下还在殿中等着我,先行一步了。”
“是,臣女记下了。”夏之秋再次俯身及地,“恭送贵妃娘娘。”
“恭送贵妃娘娘。”灯青也忙拜倒行礼。
轻摇扇子,贵妃的脸上盈盈笑开来,步辇继续前行,浩浩荡荡,向着麟德殿的方向行进。
等到人走远了,灯青才敢小声问:“小姐,贵妃娘娘的意思是,我们可以走了?”
“嗯。”夏之秋转头看着那渐行渐远的仪仗,点了点头。
“太好了!”灯青连忙站起身,迫不及待地俯身去扶夏之秋。
虽然没有跪到日落西山,但也有小半天了,偏小姐又跪得实在,任由灯青说破了天,也不肯在膝下垫些布料软物。
“小姐呀——”夏之秋起身艰难,头几步路没人搀着根本寸步难行,灯青看了实在心疼,“宋小姐是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小姐何苦跪得这么实在,我说得喉咙生烟,也不肯用衣裳垫着些。”
夏之秋倚着灯青,颤颤巍巍地前行,听见她这番言论,轻声笑了笑,道:“我若迫于威势,跪宋景玉,那么用些小伎俩也无伤大雅。但我在她面前说的是跪天跪地,跪陛下跪双亲,那么既然以此留保全了尊严,跪时就需得心诚。人不可太贪,正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样啊……”灯青似懂非懂地噘着嘴,似乎还在细细回味。
她眉头深锁的模样实在好玩,夏之秋莞尔一笑,拍了拍灯青的肩膀:“不急,你比我还小三四岁,且有的活呢!况且啊……”
走得久了,双膝有些酸痛,夏之秋止了步,忍不住俯身揉了两下,瘀血一散,顿觉爽利许多,人也能站起身来了,便又继续前行:“况且啊,也并非人人都要活得一样,不然这样一个大千世界,该多么了无生趣。你这自在,洒脱,无拘无束,我瞧着就挺好的,没必要学我,倒埋没了自己的本性。”
“是么……”
灯青仍是迷迷糊糊的——可是小姐比她还小的时候就已经通晓世事了,她常常为听不太懂小姐话中的意思而自艾,在她心里,女子似乎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好不容易一条大弯绕了出来,灯青颇有些成就感,挺直了背,高声道:“不!小姐就是最好的!我就要成为小姐这样的人!”
夏之秋又好气又好笑:“你啊……”
两人就这么肩并肩,一路说着,一路在七拐八弯的宫道上走着,忽然,背后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
“姑娘——”
闻声,夏之秋缓缓转过身来。
眼前是个身量纤长的年轻男子,面上稚气未脱,眼睛实在纯净。身着一件红色的官服,头戴乌纱,瞧着年轻,不像朝堂里那些混迹了多年的老文人。
薛云照十分郑重地行了一礼:“擅自叨扰,还请姑娘恕罪。”
夏之秋福了福身:“大人有事请讲。”
“说来惭愧,”薛云照不好意思地说,“在下初及第为官,入宫次数屈指可数,对其中的路实在是有些不熟悉。来时尚有宫人引路,在翰林院宿了几日才修整完宫中典籍,如今出来,又忘了出宫的路。走了许久,姑娘是我见到的第一个人,故而斗胆上前,可否请姑娘指点一二?”
居然有官员能在宫里迷路?居然路上一个宫人都没见到?居然偏偏就挑中了自家小姐?灯青下意识戒备起来,将夏之秋护在身后。
见小婢女似有敌意,薛云照忙后退了几步,再次躬身行了一礼:“在下无意唐突,只是入宫数日,恐家中双亲忧心,归心似箭,这才不得已开了口。我乃薛尚书之子薛云照,官拜翰林院修撰,家中祖训有言,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若有一字作假,便叫我薛家家祠不宁。在下也深知劳烦姑娘,如若不然,能够遣人去家中送个口信也是好的,日后定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你就是新科状元?” 夏之秋听过这个名讳,也知道薛家世代清流,本以为是错觉,没想到面前真是个状元郎。
出宫有望,薛云照也不禁展颜:“正是不才。”
灯青看了看自家小姐,又看了看隔了二丈远的男子,想了想,觉得眼前之人不像是个恶人,所言也有凭有据,便退居夏之秋身后,不再抱以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