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 > 历史军事 > 靖明 > 靖明 第388节
  第339章 御驾亲征虎头蛇尾?不!大明也有希望抓个留学生
  宣府暂不知道井坪一战的结果。
  休整多日后,俺答两线出击,但又不算分散了兵力——一路攻宣府、大同在洋河附近交界处的柴沟堡,一路里外夹击张家口。
  柴沟堡外,有从原先朔州卫调去镇虏卫的郑铭辉。
  他们是大同来的客兵,扎营驻守于城外。
  张家口南,则又是郑铭辉的前任,统领着宣大巡抚唐顺之标兵的何勳。
  两地之间,相隔虽然有百里,但中间的虞台岭、万全右卫以南、洋河以北的地带,目前都在俺答的掌控之下。
  “他既想攻下柴沟堡,断了大同就近来援的路。又想破了张家口,与博迪那边遥相呼应。”杨一清分析出了他的战略意图,眼睛望着宣府东北面,“博迪舍易就难,为什么要帮俺答牵制宣府东北方向兵力?”
  西北面是洋河谷底,平坦、富庶。东北面是流淌于群山间的龙门河,路险、贫瘠。
  堂堂北元之主,亲自率军从龙门川方向出现,赢了也收获不大。山间不利于骑兵冲击,这一点已经被俞大猷用黄崖山那里的特殊地利取得那种战果再次证明。
  前线还在胶着,这一次皇帝就身处宣府,哪怕是郑铭辉也不得不拼死苦战。
  朱厚熜克制住指手画脚的欲望,但杨一清现在思索的是战略上的事,朱厚熜站在皇帝的高度,可以说说他的看法。
  “博迪不是达延汗,在威望不足、左右翼诸部都不是真心臣服的情况下,他不可能做一战打垮大明的美梦。”朱厚熜停顿了一下,“草原上尚武,博迪需要展示他的才能和勇武,震慑诸部。朕揣测,他是想隐兵燕山西端群山。山间不利于他,但也不利于王师反攻。反之,他若在那站稳了,进有三路可供,退则安稳从容。”
  在舆图上,朱厚熜用手指划了三条线:一个西指宣府,一个西南指向怀来,一个南指延庆州、居庸关。
  杨一清若有所思:“这样来看,实则是俺答在为他牵制宣府大军?博迪若能更早进窥居庸关,那就比俺答破了虞台岭要更震慑天下了。”
  “同时侧翼不保,怀来、居庸关不稳,朕考不考虑退回居庸关内?朕若退,俺答大军自要安排不少兵卒断后阻其追击。而败势之中,朕和护驾大军都仓皇不安,博迪或可自山上奔袭而来,再建大功。”
  君臣之间一直交流自己的视角、看法,杨一清又综合考量了一下博迪那边的粮道等诸多细节,最后点了点头:“这样说来,博迪竟是胃口大得很,他不会轻易出燕山。”
  “坝上到龙门川,这条粮道稳当得很。燕山西端与俺答之间还有边墙旁的龙门卫、张家口,他们之间的消息只能通过草原上绕一个圈互相传递。朕猜测,博迪与俺答之间应该有一个约定好的目标。这个目标达到了,博迪才会从燕山中现身在大明军队面前。”
  杨一清很凝重:“燕山那边是副总兵的精锐驻守,已经奉命遇敌即撤。现在,那边是主动被让了出去。除了独石、半壁店、松树、云州、赤城等堡撤至龙门卫,龙门所等处都去了延庆布防于居庸关外。燕山之中,可就只藏了副总兵增调的五千精兵,更分了一千五准备自张北断鞑子后路。从那边过来的竟然是博迪汗亲征,他若真是如此筹谋,只怕不会轻易现身。鞑子哨骑遍搜燕山之下,那三千五精兵藏不住。”
  原本是要营造因为第一阶段兵败而御驾南撤、筑堡固守的局面,这样一来,龙门川方向过来的敌军就不会为了抢功而忽略清查退路安全,急于前往延庆州居庸关外或者怀来围攻南撤的大明天子。
  但虞台岭、万全右卫败得太快、太惨,反而要考虑军心,不能再南撤。
  已经被暂时让出来的燕山西端,反而能让博迪占据主动权。
  “俺答……”朱厚熜喃喃念出这个名字。
  比较明显了,历史上留下赫赫声名的俺答,只怕也并不愚蠢地以为大明天子真那么年轻气盛所以才羞辱博迪。他恐怕看出了大明的诱敌方略,所以第一战就疯狂抢功,让朱厚熜御驾到了宣府之后不能再撤。
  兵败如山倒不是闹着玩的。朱厚熜往南一动,只会让大明将卒和文武官员心里都冒出五个字:土木堡之变。
  “俺答这一次虽然又有援兵到,但攻柴沟堡和张家口,不像当初对虞台岭一样志在必得,更无两日之内连克两城堡的气势。”朱厚熜眼神一动,“他只怕……也盼着博迪在燕山中吃个亏。”
  杨一清的眼神看着舆图上的一个地方,随后抬头:“龙门卫!若是龙门卫失守,博迪能第一时间知道。宣府以北边墙寨堡尽落敌手,则陛下为安危计,也不得不御驾退回京城了。”
  龙门卫城位于燕山西麓,外长城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向东北而去,沿着燕山指向坝上。再在独石堡又转往东南,直至龙门所之后,这边墙圈起了宣府东北部一个凸起的山地防区,龙门川流淌在其间。
  杨一清肃然道:“博迪只怕有更大的野心。他要真正占住这燕山西麓,若如此,宣府、延庆州、保安州将不得不弃,从此只守居庸关、古北口了!大同同理,洋河粮道一失,太原镇转运粮草到大同,则必经大同西路。而套路寇朔州,也意在此。只有一战逼得大明从此只能守内长城,才能让北元诸部齐出得到足够的回报,博迪则威望无二。”
  朱厚熜轻轻呼出了一口气:“真是好大的胃口,也不怕撑着。”
  “该是错不了了。”杨一清的表情不轻松,“北元汗庭在察哈尔,这宣府大同非其驻牧地。若他允了右翼三万户瓜分宣大之利,俺答可不一定会不卖力。要名望还是要实利,俺答分得清。要防着俺答佯攻柴沟堡、张家口,实则分兵前去龙门卫,与博迪里外夹击。”
  “张镗在那边。”
  “张厂督是寥寥数人犯险出边墙,遇见虏骑避之唯恐不及。大军过处,哨骑散开何止数里?他就算提前得知,也来不及传讯回来。要侦知敌情,还要靠龙门卫墩哨军。”
  君臣分析着战局,如今这一次,宣府这边的鞑子意外地稳健。
  为什么要钻大明的圈套?第一步,就硬碰硬地打穿大明的边墙寨堡。谁让你为了诱敌深入,边墙寨堡中只有寥寥数个是硬骨头,还可能为了诱敌随时下令防线南撤。
  但宣府边墙尽失,你庙算再好,军心已溃。
  “燕山中那三千五精兵不能藏了!”杨一清说道,“宜即刻传令增防龙门卫。此战已不能再筹谋诱敌歼灭之,再来一两场黄崖山大捷,已能足振声威。另外,该克服万全右卫、虞台岭了。大军逼近,俺答有没有分兵往东,一试便知。”
  朱厚熜心中默默叹了一口气,不再坚持,让杨一清做主。
  大同西路那边衮必里克的战况也将很快传到俺答耳中,大同那边的套虏没能如愿快速侵掠到桑干河肥沃之地威胁大同,那么宣府这边他俺答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他更不会盲目扎得更深入了。从虞台岭可以轻易撤回张北大草原,尽量毁掉宣府边墙寨堡成为了更扎实的战略目标。
  ……
  此时此刻,虞台岭西边的野狐岭之中,正有两路人马在昼伏夜行。
  一支是李瑾带领的,一支是何全安、严春生带领的特勤所和特战营。
  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从野狐岭穿插到虞台岭以北,准备断鞑子北逃后路。
  而在燕山西麓,同样也有之前奉命出发,要犯险越过边墙穿插到张北以东,取了张镗通过外察事厂在漠北的力量筹集的粮草后时刻准备堵截北逃鞑子的一千五将卒。
  但战局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属于不容易被联系上、不容易接到新命令的孤军。
  尽管还没人发现他们、他们很安全。
  但他们所携带的粮食有限,明军本该有一个很明显的举动,要在二十天之内达成战略目标,让入寇北虏不得不败后退却。
  如今,这个举动变成了反攻。
  这反攻的第一步,是李全礼来做的。
  护驾万五京营大军中,选锋五千,首先从宣府西北出发,沿着洋河北岸准备稳守于万全右卫的南面,保护洋河以南的万全左卫和怀安卫援军渡河。
  这有点像背河一战。
  节奏不快,毕竟行军也足有两日路程。
  但鞑子哨骑是能第一时间发现动静的,因此行军中的京营选锋,还要面对虏骑随时可能到来的野外冲阵。
  那样就行走得更慢了。
  第一天,平静,安然无恙。
  “俺答是兵不够,还是准备让咱们误以为他兵不够。”
  杨一清听了之后摇头:“陛下勿忧。管他如何,军令已下,就先解柴沟堡和张家口南面之危,再向北克复万全右卫和虞台岭。”
  第二天,京营选锋已到了万全右卫西南侧,离柴沟堡已不足四十里,这是最紧张的时刻:仍在攻击柴沟堡的鞑子和北面的鞑子主力,都随时可能三面来围攻。
  但这一天,他们仍旧很安全。只见敌骑哨探,不见敌骑主力。
  第三天,从南面夹击张家口堡的鞑子被何勳及来援的宣府三卫其一赶走了,万全左卫及怀安卫援军已开始渡河,仍然没有见到敌骑主力。
  你要说俺答真的分兵去了东面攻打龙门卫,可明军派去虞台岭方向侦查的哨探要么遇到蒙古哨探无法深入,要么就一去不回。
  虞台岭那里仿佛迷雾一团,不知真实情况如何。
  唯一的好消息,是井坪之战的战果终于传到了宣府这里,在反攻大战真正开始的前夕。
  陆炳没有离开过朱厚熜,他实在没想到,大同西路的这一仗竟打得这么漂亮。
  大明已经很多年没有在鞑虏身上取得如此大的、实实在在的战果了。
  “井坪大捷!陛下,即便宣府不能诱敌败敌,此战已足可献捷太庙!”杨一清很激动,“武定侯有乃祖之风!此战虽胜得惨烈,但若不是武定侯亲自赶到,套虏舍了黄崖山入寇朔州,已再成追之不及、战之难胜之局。”
  “……俞大猷重伤未醒……”
  朱厚熜知道杨一清说的惨烈确实惨烈,井坪守城、城南夜战,再加上之前的黄崖山战损,迎恩、阻虎、乃河三堡被破,大明将士总的伤亡,实则比套虏在大同的损失更大。
  他眼中有寒芒:“那刘铠竟是死在了疆场,倒不好惩治了!”
  “……陛下。”杨一清看到皇帝并不怎么高兴,也只能苦笑着劝谏,“增援不力,但守城任重。他若未战死,朝廷却也不能因此就重办他。边镇诸将,大多如此。若因增援不及时便重惩,人人自危……”
  “不及时?”
  杨一清无奈点头:“不是才三天吗?要侦察敌情,恐调虎离山;要分兵调粮,重新布置城防……援军总是会慢不少的,武定侯若不是立下了这等大功,之前以不听军令为名斩了李鉴,实则是令边将难以心服之举。”
  朱厚熜还能有什么话说?
  只能说明边镇多年的毛病几乎快没得治了。
  但这就是人性,惜命的更多,怕后果更严重的更多。
  他默默坐回到了椅子上:“看来,朕此前想法确实大胆。此战,胜得侥幸。此计,俺答也没糊涂到相信。”
  “事在人为!”杨一清却肃然道,“臣等是为了陛下那一句话而定下心,决意一试的。”
  “哪句话?”
  “土木一变,君臣从此畏首畏尾。陛下要以御驾亲征而大胜还朝一振大明君臣意气,臣等愿鞍前马后,尽力一试!”
  朱厚熜点了点头:“逢敌先敢亮剑,而后才可言胜。朕的胃口,实则比博迪、俺答还大。明明边镇将卒军心并不思战,欲以大捷一场顷刻改之,这也是侥幸之心。”
  “陛下御驾宣府,鞑虏倾巢而出仍不动如山,只待宣大尽复,则鞑虏有死伤无算之痛,大明有国战败敌之捷。陛下武功,已足可威震漠北、望播宇内。”
  朱厚熜意兴阑珊:“博迪和俺答还在那呢,此战尚未结束,朕实在羞于以国土之内杀了些闯进来的盗贼为功。”
  他从井坪之战的细节里看到的是凶险。
  在情报里,盘踞河套肥美之地的衮必里克,实在是和他的弟弟相差太远。饶是如此,他带领的人马也硬是大有可能在大同腹地来去自如、大肆劫掠。
  俞大猷仗着特殊地利,纵然能守个三天多、杀了不少敌,却能再去追击吗?
  郭勋立功的心和勇气是有了,但是冒险只带一点亲兵脱离了大部队。若是被衮必里克在井坪城南杀了或者俘虏了,整个大同都会鸡犬不宁。
  什么庙算,什么御驾亲征士气大振……在边镇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这近乎做梦。
  只能说这次朝堂上大家都愿意帮皇帝尝试去做一做,至少主动计划之下、几分运气加持之下,结果不算坏。
  “战争啊……”朱厚熜喃喃自语。
  陆炳奇怪地看着皇帝:“陛下,此等大捷,多年不曾有了,何必闷闷不乐?”
  “朕什么时候才能有一桩大事做完之后,发现自己这次不算是急功近利了?”朱厚熜耿耿于怀的是这一点。
  陆炳睁大了眼睛:“陛下,您才刚过二十岁呢!年轻人,急切一点不是很寻常吗?要我说,朝堂上都是老成的,陛下年轻,有谋算,敢对鞑子……额……亮剑,这多好啊!”
  朱厚熜哑然失笑:“不年轻气盛,不叫年轻人吗?”
  “就是这个理!”陆炳点头。
  “行吧。这叫花了一百分的努力,得了五十分。”朱厚熜看着他,“下次一步步做到六十分、七十分、八十分吧。倒是耽误了你的婚期。”
  随后这场战事的发展,充分给朱厚熜上了一课。
  与他这个来自五百年后的灵魂不同,一样年轻的俺答向他诠释了什么叫自小在尔虞我诈中长大,什么叫合格的政治领袖。
  不管他原本有着什么样的战局谋划、战略目标,当他知道了黄崖山之战的结果之后,他恐怕就另外有了想法。当他知道井坪之战的结果之后,他立刻就改变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