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 > 历史军事 > 靖明 > 靖明 第135节
  谷大用点着头:“陛下仁心如海,阖宫上下莫不泣拜,日日为陛下诚心祈祷。”
  “在王府那边也办一个。湖广多水患,失孤幼子也不少。黄锦带出来了一个干儿子,朕会遣他去湖广,在那边教这些孩子一些东西。去了湖广,莫要苛待佃农。慈幼院就是养济失孤幼儿,不用急,万勿收受被人发卖幼子。”
  “奴婢记住了,一定不会贪功行事。”
  “康陵之事,你也已经为皇兄尽了最后一份忠。湖广乃朕龙兴之地,你晚年若能代朕在湖广多布德泽,不光是朕,你在湖广也会有万民感念。”朱厚熜郑重地看着他,“朕希望在你总镇湖广后,终有一日大明也能传颂一句湖广熟、天下足。”
  谷大用诚心跪拜在地:“老奴当初只愿能为陛下守献帝陵寝,如今陛下还能信老奴,乃至于委以重任,老奴必洗心革面,以死相报!”
  “你不觉得老来还要操心便好。”朱厚熜浅笑一下,“去了之后,向镇远侯好好赔个礼,向他传朕口谕:江彬折辱你,朕已经杀了。素闻你镇守淮安十年以清白闻名,体恤军卒,本意召你回京提督一营。然湖广潜龙之地,朕欲使湖广熟,还需你用心为朕守土安民。”
  “奴婢领旨。”
  朱厚熜点了点头:“你也去准备吧,尽快启程。”
  最后就只剩下魏彬一人。
  “你最聪明。”
  魏彬闻言跪好:“老奴惶恐。”
  “所以朕给你的任务最重。”朱厚熜凝视着他,“以你的头脑、资历、经验,朕要你做的事仍然需要你多琢磨,多来向朕请教。”
  “……请陛下吩咐。”
  朱厚熜拿出了一个印盒和一本册子:“三个月内,你与无意军功的各家勋戚家商议好,把这皇明记成立起来。告诉他们,想赚钱,就别违了祖训用家仆去经商。各自作价,分行分业,都参与到皇明记中来。就这一次机会,或多或少,全看他们自己。”
  魏彬凝重地接了过来,想了想之后问道:“陛下,若勋戚疑心陛下是之前清理皇店官店后欲再行夺产……”
  “所以你的任务最重。”朱厚熜淡淡说道,“朕只是给个机会,不逼任何一家。这皇明记,总号在京城,第一家分号却会在广州府,你也要去广州府。”
  魏彬浑身一震,忍不住抬起头看向皇帝:“陛下,那沿海各省海商之家……”
  “所以朕说你最聪明,任务也最重。”朱厚熜笑了起来,“如今仍有海禁,除了朕这皇明记,谁人见得光?有怨气,且让他们先憋着。有海寇,让广东海防道去剿。”
  “……陛下,所得入内帑及分润给勋戚家,那户部那边……”
  “朕自有计较,户部不会有话说。”
  “……奴婢明白了,奴婢先回去研读章程,若有不明之处,再来向陛下请见。”
  朱厚熜点了点头:“去吧,朕会从内档司调两个人协助你,他们都是学过朕一些方略的。”
  魏彬终于知道了,皇帝对于广东新法诸事一直没有停止思考,一直在准备。
  而北京皇庄、湖广安陆潜邸王府两处慈幼院,将来所培养的幼子也都会有用武之地。
  宫中这些小太监、小宫女们,将来只怕结了菜户还都有个本事不小的儿子。
  向这个年轻的皇帝跪拜谢恩后,魏彬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历经正德一朝内臣的飞扬跋扈,皇帝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把内臣的气焰和心思彻底压了下来,如今才开始施恩、给他们完全不一样的出路。
  以天子家仆去制服那些不知上进的勋戚,而且带着他们赚钱继续笼络住这些人,竟还与广东新法及将来东南局势有关。
  他身上的这个任务,确实最重。
  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朱厚熜先安排好了这几件事。
  剩下那些奏疏,他回到了御书房:“黄锦,听三位伴读学士商议完票拟可否,若无争议的便批朱。若有争议的,就先留下,回头再给朕看。”
  自己批意见看反应的阶段过去了,现在这些奏疏,内档司都会有誊本,他大可慢慢以观后效。
  做皇帝确实不能做得那么累,那么急。
  说一千道一万,他很多的措施固然只是作为手段,但实际上若留到一代后恐怕问题会很大,比如关于后妃宫嫔可以选自大族的规定。
  所以,如果过劳死了人亡政息岂非搞笑?
  还是要学会调剂。
  于是他准备带着林清萍去观花殿赏赏花。
  第151章 皇明记
  这个时节,御花园里其实没什么花。
  园中梅花只有数株,从观花殿这里看去,又能看得出什么?
  眼前的花只有一朵,朱厚熜饶有兴致地看着祝允明的笔触。
  他是以书法著称的,但在绘画上并非没有用心,只是比不上唐伯虎和文徵明的画技。
  此时此刻,祝允明虽然不知道自己画的是谁,但他明白眼前窗台旁眺望着紫禁城北的美人身上穿着的翟衣。
  皇帝虽未大婚,但已经有女人了。
  这极有可能是将来后宫一贵。
  于是不论是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还是应付着身旁这个猜不透心思的皇帝,祝允明都在用心画着。
  “……臣惭愧,笔意粗陋,未能尽绘娘娘尊姿雅韵……”
  林清萍看着画作是开心异常的,祝允明却惶恐地谦虚着。
  他忘不了抵京之后陛下初次召见时的问话:
  “你是兴宁县知县,朕不问兴宁县人丁几何,赋税多少。朕问你,你是父母官,你治下之子民,你这个父母官为儿女留下了什么?待你走后,你这数万儿女,有多少人能承你这父母余荫?你既为父母,可曾念过儿女过得好不好?”
  祝允明答不上来,因为答案是很明显的。
  纵然他督促了一番县学,驱逐了些许匪患,还做了不少他认为很有意义的事,但真从父母之于子女的角度,那又算得了什么。
  但他觉得陛下这是在难为人。
  然而陛下随后说道:“待你百年后,世间会传你诗文书法之名,但世间不会多传你为官造福一方之名。那么,你为官一方又所为何来?只为了多一些俸禄?你不为官时,吴中祝枝山墨宝难道求取者少?给价颇低?”
  于是祝允明迷惑了。
  他未任官前,他的墨宝确实有很多人想要,开价都不低。
  他去广东做官了,墨宝没卖出去多少,结果听陛下的意思,他为官一任也没多少成绩?
  那他为什么要去做官?
  这自然是诡辩,这也因为他担惊受怕一路穿越了大半个大明来到了皇帝面前,然后被皇帝这么问。
  随后皇帝走到了他面前:“朕知道,你屡试不中,胸中颇有怀才不遇之感。朕只是想告诉你,这经义之才、诗词书画文艺之才,与治国治民之才,是两回事。”
  祝允明无言以对。
  “既然你治理一县都无言以对,或不敢直言反对,那么因为只言片语便臧否太宗、妄言前朝旧事,又是何道理?”
  四段话,祝允明彻底败在这逻辑里。
  敢在自己写的书里面指点江山记述太宗与方孝孺之经过,到了御前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祝允明内心的一点矜持就这么被赤裸裸地剥开来。
  要求名就别做官,要做官就做好,敢于留下文字为何御前却一言不发?
  随后皇帝就说:“你已经五十了,专其一,留在京城备朕请教书法诗文吧。”
  今日奉诏入宫,却是为宫中贵人作画。
  他的画不算绝佳,因此他向皇帝谦虚着。
  朱厚熜却颇为满意:“清萍,你来看看,如何?”
  林清萍知道这是吴中四大才子之一为自己专门做的画,哪管什么如何?好就对了!
  皇帝没有像之前一样专心国事,而是和她一起到这御花园来游玩,还召了知名才子专门为自己作画。
  “……臣妾很喜欢。”林清萍说得诚心诚意。
  “那便署个名,用个印,藏起来。”
  朱厚熜笑着看祝允明在画卷上题了自己的名字、甚至额外题了一首诗。
  至于用印,祝允明也带了自己的私章。
  让林清萍先回去之后,朱厚熜才笑着看祝允明。
  怕吧?被召入宫作画,私印都带着了。
  但朱厚熜并不会因此得意什么,反而让他坐在了一旁:“你的事可大可小,朕一句话就能断你生死,你诚惶诚恐,度日如年。”
  祝允明便跪拜连声称惶恐、不敢。
  朱厚熜没有对他讲什么大道理,想来祝允明也不会感兴趣。
  “都说文章憎命达,你其实也谈不上命达。”朱厚熜让他坐了下来,“你所著《野记》,被有心人传阅、刊印,你的责任也不算小。因为那贼人之所以传阅刊印你的文章,是因为你的名气大。”
  祝允明想哭。
  所以当初为什么要写那个东西?
  得到更多调查信息的朱厚熜看着他:“知道自己为什么屡试不中吗?”
  祝允明其实大略懂一点,但想听听皇帝怎么说,因此看着他。
  “做官并非不需要聪明。”朱厚熜看着他说道,“只是有些人的聪明,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在于懂得许多事情为什么要如此行之。科举怎么考,读卷官如何阅卷,自有其道理。你在诗文上的才情再高,不明体例之重要性,不明白能顺从体例要求便是顺应为官要求,那又如何能高中?”
  祝允明黯然。
  朱厚熜想起国策会议及之前许多场合里众臣的一言一行,慨然说道:“能够闻弦歌知雅意,上传下达无有错漏,这才是根本。故而科举考试,截句而成题,八股而成文,都看考生有没有这份天资。还是那句话,你瞧不上,只说明你根本没明白科举考的是什么。天下读书人那么多,难道不能高中进士者个个学问都差?无他,你们适应官场的难度比其他人更高而已。”
  祝允明并没想到皇帝会从这种角度跟他讲这些东西,结合自己为官数年的经历,不无感慨地跪了下来:“陛下今日方把臣点透了。”
  “因此朕认为你非治世之才,然既能创下偌大名声,正该发挥所长。”朱厚熜让他又站了起来,“诗文、书法、辞句之美,亦有其用处。此乃国之用,而非用于民。待朕召唐寅、文璧前来,尔等吴中四才子虽已失其一,未尝不能于我大明、于华夏神州留另外美名,传扬千古、远播四海。旧事勿虑,你臧否太宗,若太宗当面,朕无非说一句‘祖爷既有伟业,何惧后人臧否’。安心待召。”
  直到此时,祝允明才真正为《野记》一事放下心来。
  听话里的意思,陛下不准备追究他编排太宗皇帝的事了。
  另外,唐伯虎、文徵明也在奉诏入京的途中?
  朱厚熜确实无所谓祝允明说什么太宗皇帝朱棣夷方孝孺十族,方沐贤既事发,这回《野记》流传会被摁住。
  对他而言,依心行事就行。
  就这三个人,去做什么官?是当官的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