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丛在不远不近的炖菜店门边,一只手正掀开防寒的塑料皮,另一只手握着一团烟灰色的东西。
姜清昼带了一路的深重戾气没了,挑了下眉。
于丛走得不快,踩在带泥渍的路上没什么声音。
他走过来,把农贸市场买来的、丑得要命的毛线帽递给姜清昼,干巴巴地说:“你没戴帽子。”
油头无声地啧了啧嘴,表情更微妙了点。
于丛看了姜清昼一会,转过身来,客客气气地说:“要是价格实在没办法,就算了。”
“诶。”油头愣了半秒,挥手打断他:“有办法!特有办法。”
第51章 51
于丛还没搞明白发生了什么,就被油头拉回了酸菜味拌暖气的包厢里,脸色大义凛然:“那今年哥不给你涨了,好吧。”
姜清昼一言不发地把油头搭在他胳膊上的手拍开,表情里的信息很多。
油头反应了会,热热闹闹地说:“哎呀,你是不是合同都带了,给我呗,我签字。”他说着,从皮大衣的口袋里掏出支签字笔来,油墨已经快到底了。
于丛闻到了姜清昼身上的烟草味,是不太符合他这段时间的粗砺的、廉价的味道。
他怔了怔,回过神来,从随身带的黑色背包里抽出一沓压得很平整的纸。
“额。”于丛护着怀里的东西,反复确认:“真的不涨哦?”
“真的真的。”油头大哥抹了把头。
“运输费用也不可以涨,不能再加保管费什么的。”于丛怀疑地看他。
“绝对不会!”他瞟了眼姜清昼,好像发出什么求助的信息。
于丛没松手:“真的吗?”
姜清昼从这句话里分辨出了一种没什么安全感的心理状态,有点无奈地去拿他手里的合同。
他没怎么用力,于丛就松开了那沓纸。
看起来是通用的合同模板,首页写着甲乙双方的公司名,听起来都不怎么正规的样子。
姜清昼扫最底部的签名,看见朱红色的名章印子,上面是他在大学时代最擅长的小篆,用的时间可能有点长,清楚地印着于丛两个字。
于丛迟疑地抬了下手,想虚虚掩住看起来有点夸张的盖章,瞟了眼他的反应。
姜清昼没停顿,把纸递给了对面的人。
油头给在乙方那栏签了名,咧着嘴笑得很开心,说:“明天来挑?”
“嗯。”于丛把其中一份纸扯回来,垂着头:“明天早上?”
“我都行啊。”油头打量他的表情,“看你们。”
于丛还在思考姜清昼有没有发现那枚章,敷衍地点了点头。
“行。”油头语调拐了几个弯,把合同塞进了手夹包里,“单我买过了,你俩再坐会?”
“不了不了。”于丛混乱地摆摆手。
从正门出去前,姜清昼被迫戴上了那顶已经被腌制入味的毛线帽,脸上尴尬多过于疲倦。
于丛裹得一样严实,从他撑开的塑料帘下钻出来,望见一片看上去很脆弱的银白色。
雪终于下大,建筑表面是银色的,树是银色的,刚才还脏兮兮的地也是银色的。
于丛呆了呆,恍惚有种过了好久的错觉。
姜清昼在他身后出来,也看着远处,眼神有点深。
仿佛匆匆过了好几年。
“车可能开不了了。”于丛隔了会才找回声音,看向不远处停着丑橘。
姜清昼看了看他,觉得于丛眼里似乎有雪花在灼灼地跳。
“哦。”他再度回想了一遍合同上的签名。
“走回去?还是打个车?”于丛说着,心跳没理由地逐渐加剧,甚至怀疑立刻要被姜清昼发现他的紧张。
姜清昼没什么表情地盯了他一会,说:“走吧。”
于丛不露痕迹地舒口气,没抬头看人,自顾自地往外走。
没什么重量的雪落在肩膀上。
走了大约十分钟,姜清昼在某个古旧的俄式建筑旁又看到纳哈罗夫卡几个字,痕迹很老了。
他觉得奇怪,没话找话:“这条街好长。”
尽管听上去是句废话,传到于丛耳朵里还是很温和,带了点鼻音,没什么气势,弱弱的。
“这个是一个区。”于丛小声解释,“不是一条街。”
姜清昼顿了下,听见他继续说着:“是杜楠跟我说的,他外婆是哈尔滨人。”
莹莹未化开的雪倒映一点路灯的光,饱经工业化摧残的主干道也不再那么阴惨惨的。
“好像是俄语。”于丛不自觉的歪了歪头,露出围巾上的鱼状刺绣贴,“大概就是无赖还是流氓的意思?这个区之前都是逃亡过来的外国人。”
“……”姜清昼见他一本正经,打消了被骂的疑虑。
“后来都改名了。”于丛说完,指了指远处已经看不清的字,“这些都是没拆的…吧?”
姜清昼察言观色,觉得于丛此时难得放松。
生分的城镇、工作的波折,仿佛变成了包裹他的保护层。
他干脆停下来,不轻不重地吸了口气。
于丛很敏感地察觉到,侧过身看他。
姜清昼俯身靠近,轻轻吻他,嘴唇冰冷的触感迟来了一些,随即变成了某种冷热交替的、柔软但有力的感觉。
于丛僵了半秒,顺从而被动地张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