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汉世祖 第558节
  迎着刘皇帝特地投来的目光,石熙载还是那副正气凛然的模样,只是应道:“臣去安排!”
  翌日,一大批官员早早地前来行在候召,刘皇帝起得也早,心中带有一股气,直接召见孔宜,还专门给了两科钟的时间。
  然后,接见结束之时,刘皇帝笑容满面。孔宜其人,虽然身上背负着孔氏的荣耀与名望,但其人确实是个人才,人聪明机敏,应对得体,在治政上也不是那种空谈之辈,可以说,当个县令,才具是足够的。
  事实证明,刘皇帝确实是带有一定的偏见,一种打心底的蔑视。但不管如何,孔宜其人,不可大用,这也是其身份带给他的限制。
  孔宜通过自己的表现,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皇帝的偏见,算是取得了认可,但很快,刘皇帝便下诏了,迁孔宜至河北任职。
  当官可以,就别在曲阜了,那里是朝廷的领土,不是你孔氏族地。
  第106章 再临大江
  足足花了四日的时间,刘皇帝方才把受召前来的河南官员一一接见完毕,在整个过程中,他是一个倾听者、记录者、考察者。
  事实证明,过去的奏章交流,如隔重山,而通过与这些地方官员们的直接沟通,对于河南道州府县的治理状况,刘皇帝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然,这还需同实地考察相结合起来。
  但不管如何,刘皇帝很享受这样的过程。刘皇帝算是个十分亲民实在的君主了,但常年与公卿高官接触,与下边州县有一定的脱节,这是难以避免的,放下身段,深入地了解地方,听听这些官员的声音,也是提升刘皇帝对这个国家认知的一个方法。
  而对于这些长在地方,久不闻天音、见君颜的官员们来说,则是一场难得机遇。在皇帝面前,畅所欲言,展示自己的才干,表达自己的施政方针与理念,一辈子或许就这么一次。
  当然,机遇摆在这里,能够把握得住的,也是寥寥无己。有些事情,想象一下也就罢了,想要一朝赢得皇帝的亲睐,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而刘皇帝当政这么多年,什么样的大才贤士没见过,什么样的治国政策没想过,想要讨得他的欢心,又岂是那么容易的。
  不过,在这约两百来名官员中,还是有几人,让刘皇帝另眼相看。这些人,不是有多么敏捷的头脑,抑或多么惊艳的才情,而是,在对皇帝施政思想以及开宝政略的认识上,比较深入。
  而通过调查得知,这几人,不像大部分官员,在施政的同时,或多或少会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他们只是一板一眼地贯彻朝廷的理念方针。
  这就很中刘皇帝心意了,这么多年来,刘承祐已经很少让别人教他该怎么治国驭民了,他需要的,正是一批能够彻底遵从他的意志,按照他所指方向为政做事的人。
  就像整个过程下来,没有处置任何一名官吏一样,对于那些中意的人,刘皇帝同样也没有直接提拔,只是让人记录了一下,而这个记录,将成为他们今后仕途升迁的一大助力。
  接见完河南官员后,刘皇帝在行在设了一场御宴,招待众人,再勉励一番,便放其还职了。其意是,不愿让各州府县主官长时间不在任。
  在历城,刘皇帝没有驻留太久,到四月十日,御驾起行,径往东行,布政使李洪威随驾,一路巡过淄青登莱,直抵海湾。
  大汉的壮丽辽阔,刘皇帝早就见识过了,此番倒也不是为了听海、观海,而是为了检阅东海水师。
  大汉在沿海的水师,原本基地是在密州,不过平南之后,主力便迁至了莱州,所针对的目标明显,就是海对面的辽东。
  到开宝五年,大汉的水军也已经成体系了,虽然相对于陆军,仍旧是后娘养的,但有刘皇帝的照顾,发展还是可观的。
  内河水师,基本布置在江淮一带,而以海船为主要战舰的外海水军,则分为两部分,大部在莱州,控制巡视北方海域,兵额两万。剩下的,则布置福建,由水军将领张彦卿率领,如今正随刘光义一道,跨海击流求,或许等到刘皇帝南巡长江,捷报也就来了。
  莱州湾,大抵是如今大汉北方最繁荣的海港了,同辽东、高丽甚至日本的联系,基本都要经过此地。
  刘皇帝巡视海港时,发现,不知觉间,莱州也是异族扎堆之所,诸族胡商、避难的政治人物,以及大量浮海来讨生活的普通人。
  不知觉间,大汉对于东北亚各族人民的吸引力,已到了十分高的程度。亲眼一览,方才认识道,这些年登莱人口数量暴增最直接的原因了,这里有大量归化的人群。
  刘皇帝车驾游于市,净街净市,一应胡人全数被屏退在外,然而当御驾过时,一应人等,都长拜于地,磕头不止,口中念叨不已,匍匐畏服的姿态仿佛最虔诚的信徒在敬拜神祇。
  胡音遍登莱,这样的景象,在随行的大臣中也引起了一番争议,有的人认为这是威信布四海以来远人,是大汉良政的体现。有的人还是秉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觉得该当对这些胡人警惕,进行控制打压。
  这股议潮,甚至闹到了刘皇帝这边。而刘皇帝的态度呢,也很明确,胡人可教化者纳之,不服王化者即斥之。
  对于胡汉问题,刘皇帝也算看得分明,只要自身强盛,自是四夷臣服,而如果国家衰弱,为乱的又岂止胡人。
  不过,表面上展现出一种海纳百川,包容万物气度,但私下里,刘皇帝对于登莱官府的示谕,还是要加强对胡人的管控,对于户籍的发放标准,更要提高……
  同时,让武德司的人,对登莱胡人的监视,也提升一个档次。在刘皇帝看来,这些胡人中,绝对少不了他国的细作间谍,尤其是辽国的密探。
  在莱州,刘皇帝待了足足五日,除了检阅水师之外,便是接见当地贤达。顺便,还请定居于此的那些原定安国贵族。
  对于这些定安遗族,朝廷倒也没有过于区别对待,对其有妥善的安置。当然,这些人带来的大量财产,也对登莱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外,就交谈得知,这些人被同化的厉害,哪怕只过去了短短几年,已然彻底打消了复国之心,开始享受在大汉的安逸生活,积极入籍,每一家都改了汉姓汉名。
  事实上,定安国本就不能算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渤海遗民组成的联盟罢了,因此,可以预料,这一批渤海遗民,迟早会被大汉彻底消化掉。
  巡视完莱州后,御驾转道向南,视察密州与沂州,有意识地加快了速度,但以地理限制,终是没能快得起来。
  没能忍得住,中途改道西进兖州,到泰山走了一趟,不为封禅,只是进行了一场祭祀仪式。刘皇帝意图很明显,算是为他日再来,做一个准备,同时,不得不说,泰山真的不高,刘皇帝完全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体会。
  其后,南下徐州,过宿州入淮,等刘皇帝抵达楚州,与石守信所率领的水路行营汇合时,已经进入五月了。
  这一次出巡,走得十分缓慢,大抵有一半的目的,是为了放松的缘故吧。对淮东,刘皇帝这也是故地重游了,顺着运河南下,所观所见,自然是一片繁荣景象。
  时不时地停下,还有追忆一番十五年前,亲征淮南的铁马金戈,挥斥方遒,虽然当年他主要的足迹在淮西。
  走走停停,等御驾抵达扬州时,已是五月下旬了。扬州,是当初他步履所至的最南端,这一次,刘皇帝终于可以大张旗鼓,跨江南下,越过这条天堑,实实在在地踏上江南的土地。
  第107章 巡幸江南
  与在河南的巡视不同,驾临江南,刘皇帝是大张旗鼓,声势浩荡,仪仗齐备,礼乐随行。扬州水师,全军出动,以作护卫,庞大的阵仗,几乎引得江南震荡,其势几与当年汉军渡江一般。
  至江南,刘皇帝也一改此前“不扰民”的风格,整座金陵城在江南官府的组织下,进行迎驾。天子銮驾,在数十万江南百姓的注视下,稳稳入城。来自北方的征服者,以一个强势无比的姿态,踏足他曾经多年渴求的领土。
  刘皇帝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以这种高调昂然的姿态,显威于江南士民,宣示其统治决心。
  直接入住金陵宫城,在布政使王著的带领下,刘承祐也观赏了一番原南唐宫室,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就如诗词中所描述的那般,富丽堂皇,哪怕原宫室中的财富珍奇基本都战利品输送东京,但空落落的宫城仍旧不减其秀丽,能让人想象当年的盛况气象。
  “这金陵宫室,固然秀美,不过还是小气了些,没有金玉锦绣装饰,宜显寻常啊!”逛了一圈,于正殿前伫立,刘皇帝淡淡一笑。
  作为江南道最大的官员,王著像个导游一般得以侍驾,此时闻言,接话道:“江南再是富庶繁华,那也是偏安之所,宫室修建装饰得再秀美,又岂能于东京之雄阔相提并论?”
  “你身为江南的主官,如此菲薄所辖之地,若是传出去,就不怕引起非议?”刘皇帝呵呵一笑。
  王著认真而从容地应道:“臣先是陛下之臣,方得牧守江南!”
  打量着这个心腹重臣,人到中年,样貌气质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让刘皇帝感到熟悉的,还得属那眼神中所流露出的恭敬臣服。
  大殿之前,整齐庄重地站着一大批人,有随驾的大臣,有江南的官僚,还有一些南方的士人学者。虽然原江南朝廷的一大批官员、学士都被迁到了北方,但在南方,仍旧留了一大批具备名望的士人。
  注意到刘皇帝的目光,王著拱手道:“请陛下升殿,江南官民渴慕陛下恩威久矣!”
  “那就升殿吧!”刘皇帝点了点头。
  很快,刘皇帝上殿高坐,众臣鱼贯而入朝拜。这阵仗,自然无法同崇元殿大朝会相提并论,但此次的朝会,象征意义却十分重大,似乎预示着江南对皇帝与大汉朝廷的彻底臣服。
  ……
  入夜,金陵城内,灯火依旧,人声如潮,坊市之间,青楼楚馆,仍广邀宾客,不曾歇业,似乎在向临幸的皇帝展示金陵的风采,不只白日繁盛,夜间同样精彩。据说,为喜迎天子驾幸金陵,城内许多商家酒肆,都降价打折甚至免费酬宾……
  陪刘皇帝游市的,乃是周淑妃母女,毕竟江淮可是她的故乡,当初刘皇帝还特意约定,要陪她共赏江南风华。在扬州的时候,刘皇帝还特意陪她回乡祭祖。
  对于金陵夜市,刘皇帝的兴趣并不大,只是信步而游,观赏一番南方风貌。他关注的,仍旧是朝廷对江南的统治情况如何,士民对朝廷的态度又如何。
  游着游着,便走到了布政使司衙门,显然,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地。
  夜已渐深,有街市的衬托,衙署内则显得万籁俱寂了。书房之内,王著埋着头,翻看着公文,只是一手执笔,一手拿着个酒壶……
  急促的脚步声想起,仆人闯了进来,引起了王著的不悦,不过听到皇帝亲至,顿时顾不得那些许的,慌手忙脚地说道:“快,随我出迎!”
  “不必了!”声到人至,抬眼,只见刘皇帝已然入内,一脸平和的笑容,身边尽是些常服的卫士。
  见状,也顾不得收拾,王著上前迎拜:“臣参见陛下,未及恭迎,请陛下恕罪!”
  “免礼!”刘承祐伸手虚抬,轻笑道:“朕这个不速之客,打扰之处,可要见谅啊!”
  “陛下言重了!”王著赶忙道,看了看刘皇帝,引他入座的同时,嘴里则劝道:“陛下又微服出巡了!臣知陛下喜欢躬亲体察民情,但金陵不比东京,又属夜间,如此还是太冒风险了,若出了什么差池……”
  “朕心里有数!”能够感受得到,王著的关怀发乎真心,止住他,看了看书案上的公文以及酒壶,刘皇帝说道:“还是这么好酒啊!”
  闻言,王著讪讪一笑,道:“臣也只好这杯中之物了。”
  刘承祐眼皮微抬:“你这‘单父酒徒’的雅号,也算是闻名遐迩了!”
  “陛下,臣……”王著迟疑了下,咬咬牙,应道:“若陛下不喜,臣亦可戒之!”
  “不要废了公务即可!”刘皇帝摆摆手,看着躬立于书案前的王著,道:“酒大伤身,还需有所节制才是,你也年近不惑了,愈见消瘦,还当注意身体才是!”
  “谢陛下关怀!”听皇帝如此温言,王著显得有些感动。
  “到如今,朕身边走出去的进士,为官者,除了王溥,就属你的官位最高了!”刘皇帝严肃了些,说:“江南是块宝地,朕可是将其视为财税要地,把你放在这边,就是想有个放心的人,替朕管好这片富庶之地!”
  “多蒙陛下看重与提拔,臣唯有尽心尽职,不负陛下期望!”王著也郑重地回应道。
  “两百五十万贯夏税,负担重吗?”刘承祐翻看了一番王著所阅公文,是苏州那边关于夏税的汇报,也就随口问道。
  对此,王著显得十分自信:“回陛下,臣虽到任江南不久,但也巡视过诸州,经过这将近五年的休养,江南农商已然尽复,不敢与其极盛之时相比,但负担此数额夏税,足矣!”
  “嗯!”刘承祐应了声,问:“以你之见,江南之治,还有什么问题?”
  闻问,王著认真地想了想,答道:“还在人心!经过前几年,朝廷迁豪、打压豪强的措施,民间的风气已然扭转,得了实惠的黎民黔首,也多心向朝廷。
  不过,江南的士人,仍是一股庞大的力量,碍朝廷选材制度,他们对朝廷,虽碍于权威而不得不服,却是口服心不服。
  臣以为,如欲江南安治,这些读书人,朝廷还是当予以一些优待,毕竟他们在民间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优待?还要朕怎么优待?”不待其讲完,刘皇帝直接反问:“是朝廷的选材制度不公?还是需要朕专门为江南士人出一政策?你也说了,既然民心可依,又何虑其他!”
  听刘皇帝这番话,王著沉默了一下,拱手道:“是臣多言了!”
  “听说江南的官员中,也有不少留用的人才!”刘皇帝道:“比如江宁知府陈起,就是个当代强项令!”
  提及此,王著立刻道:“陈起此人,确实是个人才,不避权贵,蔑视鬼神,执法如山,在百姓中口碑甚好!开宝四年,被举知江宁府!”
  “朕知道!”刘皇帝淡淡一笑:“当年太子回京时,就曾在朕面前夸过此人!”
  沉吟了一会儿,刘皇帝又说:“听闻钟谟身边,聚集了一干江南旧臣?你觉得,他们是否有结党之嫌?你同此人,搭档治理江南,可有困难?”
  第108章 戛然而止
  作为当初朝廷安插在江南最大的一个间谍,平南之后,钟谟也享受到了足够的回报,不只受爵崇安伯,还有高官厚禄。在善后的江南大臣名单中有他,后来也是作为整肃江南的要员,江南局势安定后,又被委以按察使之职。
  可以说,对于钟谟,刘皇帝给予了足够恩赏,以酬其功,毕竟他在江南,与朝廷暗通款曲,不只付出了个人名节的代价,还战战兢兢地待了十年。
  毕竟,做二五仔也是有风险的。同时,钟谟也是刘皇帝给江南旧官僚及士人树立的一个榜样,起到的效果也不错。在平南之初,江南板荡之际,钟谟在安抚士心上还是做出了一些贡献。
  在韩熙载整肃江南的过程中,不少人都通过钟谟得以保全,而过去的这些年,钟谟也成为了江南士人的一个代表,不少江南旧吏,都团结在钟谟的羽翼之下。
  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士林之中,有太多对钟谟的品行操守持蔑视不耻的态度,但面上却又积极逢迎,恨不能取而代之者大有人在。
  江南官场上的这些情况,自然也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了刘皇帝耳中,也正因如此,才会有刘皇帝向王著发出的对钟谟的疑问。“结党”一词,用得也算严重了。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