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汉世祖 第295节
  第223章 滑州河防
  乾祐六年正月二十五日,汉帝刘承祐离京幸滑州,以河决为忧,御临视察黄河堤塞修筑情况。
  去岁冬,天灾再度光顾大汉朝。十月,河北瀛、莫、幽数州发大水,灾民逾二十万口,以致流丧颇多。十二月,黄河又决口于郑、滑二州。
  不过,对于如今的大汉王朝而言,已经足以承受,朝廷也早已设立好一套防灾救灾的应急机制。对于受灾流民,自有官府赈济。
  而于皇帝刘承祐而言,黄河水患之虑,再度开始在他心里滋生。从他继位以来,黄河决口,前有已经有十余次,而郑州、滑州段,则重灾区。
  御驾幸滑州,宿白马,未及歇息,刘承祐直接在滑州义成军使白重赞的陪伴下,巡视河塞缮务。
  去岁秋,在卫王、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被调至东京担任侍帅之后,原义成军节度使郭从义调任北都大名府为留守。
  其后,朝廷降诏,废滑州节度,改置义成军,调土门镇守白重赞为义成军使统率滑州的禁军,巩固东京北部防御。
  这个白重赞,也是少年从军,以作战勇猛,累历军职。在汉初留用的前朝军将中,也是有他这一号人物的。
  不过,在大汉立国以来的这些年中,白重赞所履任者,更像一只“守户犬”。权将史弘肇调任西京留守之时,白重赞为汜水镇守。
  史弘肇移镇朔方,又调任土门,控制太行险隘,替朝廷看着河东门户。及至如今,又替朝廷镇守滑州这北门锁钥。
  不过,这白重赞,每历一任,都还算是兢兢业业,颇为尽力。原本,此人不在刘承祐“可托腹心”的名单之内。但察其履历,发觉其勤勉于王事,有豪越不屈之气,于是,施以信任。
  滑州属大汉腹地,再度经历战事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只要都城在开封,他的重要性便毋庸置疑,而其镇守者,也必是朝廷信重之将。
  黄河决口之时,刘承祐便直接降诏,让白重赞率领兵丁、役夫,负责筑塞修堤。
  黄河南岸,站在一高坡上,刘承祐遥望堤防,经过近一月的修缮,简易的防塞,已经构造起。接下来需要做的,是重建大塞,加固河防。所幸此番决口时,正逢枯水期,否则灾害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会更大。
  白重赞侍奉在君前,向刘承祐汇报着情况,此时的他,未穿盔甲,仅一身轻便的麻衣,不似将军,更像一名河工。
  “陛下,此番滑州决口,主要在大程、六合两大堤。官府前后征调八千丁役,末将也调派两千军卒,轮番抢修。而今已完成初步缮防,几道决口,都被堵住,只待后续重构加塞。”白重赞手遥指,向刘承祐汇报着:
  “眼下正逢枯水期,农时亦将至,接下来末将打算,集中民力、物力,加固堤防,至少保证,在汛期到来之前,大决之处,不出纰漏!”
  听白重赞一番讲解,从其言谈之间,便能感受到其对河务的熟悉,显是尽心了的。点了点头,刘承祐表示很满意,问道:“不错!钱粮、物资、民力,可有短缺处,有何困难?”
  闻问,白重赞也直接向刘承祐请道:“此前缮防,多以蒲袋草包,临时固防,如此实难抵挡河水冲刷。末将请示,朝廷再调拨硬木、沙袋、砖石,用料好了,才可保证坚固。另,若再添些役丁,就更好了!”
  “可以!朕全部满足于你!”刘承祐说道:“东京会再拨出一批钱粮,滑、濮地方官府,也当全力配合筹集物资、建材。为了修补堤塞,朕可是打算,将东京的修缮,都给停一停,集中人物力,至此!你可要好好做,今岁,朕可不愿意再听到,滑州黄河决口的噩讯!”
  迎着天子的目光,白重赞忽感一阵巨大的压力加诸于深,表情严肃,沉声向刘承祐允诺道:“陛下如此信任,末将岂敢有负所托!如有误,请斩头颅!”
  白重赞显然是下定决心,听其斩钉截铁的语气,刘承祐倒不禁露出一抹赞许之色。
  认真地看了看白重赞,只见满脸的疲惫之色,胡须发髻,都少打理,显得有些邋遢。刘承祐说道:“白卿有此豪情,朕也平添几分信心!”
  “听闻,这段时间,白卿一直在堤岸上奔波指挥,吃住皆未回营,辛苦了!此心此意可嘉,朕没有用错人啊!”刘承祐冲白重赞夸奖道。
  得到皇帝的认可,白重赞自觉这些时日的辛苦,没有白费,倦容之间,露出少许的笑容,应道:“既受命镇守滑州,也当护卫一方水土,则上不负陛下所托,下不失百姓之望!”
  “好!”听其言,刘承祐不由抚掌,言语中满是甜蜜的褒奖:“大汉将帅之中,能有白卿这等觉悟的,可不多!白卿,可为楷模!”
  “张德钧,赏白卿御酒十斤,鹿肉二十斤!”刘承祐抬起手,朝张德钧示意着。
  “遵命!”
  不待白重赞言谢,刘承祐又目光柔和地瞧着他,轻笑道:“待白卿塞河功成,朕直接给你封侯!”
  “谢陛下!臣必然竭尽全力,不负天恩!”白重赞当即拜倒。
  看得出来,此时的刘承祐,对于白重赞,很有几分欣赏。说着,又看向随行的几名滑州官吏,说道:“都听到了吗?此后除农耕之时,要全力支援河塞,有时间,多到堤岸上走走逛逛。朕虽委白卿署理河工,尔等为州吏,河防修缮,也是职责。只要尽心王事,为民谋利,朝廷绝不吝惜封赏提拔!”
  “是!谨遵陛下教诲!”一干人等,自然恭恭敬敬地拜应道。
  “走,我们到堤上去看看!”刘承祐招呼着众人。
  滑州判官,当即进劝,说工事之处,混乱危险,被刘承祐拒绝,说他巡视河塞工程,不是来做做样子的,远远地走马观花看上一眼,也不是他的风格。
  于是在将吏的陪伴下,刘承祐亲自到堤上,看看材料,问问役夫,至傍晚时分,才回到县城,将躬亲视事的明君风格,持续发扬。
  “李昉,你在白马走访,有何收获?”夜间,刘承祐将李昉召来,询问。
  李昉没有随刘承祐前往堤上,而是被派走访民间,察问州事。闻问,李昉禀道:“滑州乃东京近畿州县,民生整体还算安定,百姓虽不算富足,但也能称安定。不过,官府有些怠政,黄河决口,就有官府疏忽,少缮防之故。
  另,滑州狱中,所断之案,所判之罚,有不少失之偏颇。臣调阅案档,确实发现了几件案狱,判罚量刑之轻重,值得商榷,且,都是郭使君在任时,所遗留……”
  听其言,刘承祐稍加考虑,对着李昉吩咐着:“这样,你就不用陪朕去大名府了,留在滑州,担任知州,整肃职吏,署理政务,清理狱案!你在朕身边,接触的都是军政大事,如今,朕将一州事务交与你,担其责,当无问题吧!”
  对此,李昉看来是早有预料,没有任何意外,迎着天子的目光,郑重应道:“遵命!”
  如此,皇帝身边,又少了一名近臣。而刘承祐,在滑州待了一日,御驾起行,北上大名府巡幸。这是时隔三年之后,刘承祐再度踏上河北的土地。
  第224章 邺都文武
  邺都,大名府,元城。
  如今是大汉河北最重要的城池,集政治、军事、经济为一体,是大汉在河北的枢纽,十分受到天子与朝廷重视。
  刘承祐此番巡幸,属于兴之所至,视察要务,体察民情,当然更主要的目的,还是走走看看,顺便与河北将吏接触接触,联络一番感情。
  在元城这边,地位最高的要属留守郭从义、河北转运使李谷以及大名知府李浣了。
  李浣是宰臣的李涛的弟弟,性聪敏,长于文章,到任不过一年多。原本是朝中有名的文才、学士,察其履历,未来治政驭民的经验,对于付与大名府尹的重职,刘承祐最初是持保留意见的,不过,就算给李涛一个面子,再加李浣也是正常迁调,并且符合他“文臣知州”的政策,也同意了,以观后效。
  而从李浣到任后的表现来看,虽无卓越之政绩,却也无恶政,官声也不错,在其治理下,大名府以一种正常的情况发展着。
  是故,到元城后,对于李浣,刘承祐还是出言勉励了一番。天子的态度,也终使李浣放下了心中的块垒,当初或许是刘承祐对他的“不看好”表露得太明显了,让他到任后,有些难以自安……
  邺都的驻军,除了原本的天雄军之外,主要戍防力量,仍旧以禁军为主,侍卫兴捷军足有一厢的军队在此。
  如往常一般,天子亲下军营,检阅军容,观察演练,发表讲话,宣扬皇帝陛下的恩威。顺便,还让随行护驾的龙栖禁军与大名驻军进行了一场“友好交流”。
  春阳之下,和风宜人,旗帜飘扬,校场之上,搭设而成一座临时球场,黑白两支队伍在其间,比拼击球,周遭士卒围观,叫好不断,场面异常热闹。
  黑队为东京禁军,领头的是高怀德,而白队,则是邺都留守郭从义,此公见猎心喜,亲下场驰骋扬展球技。
  将台之上,刘承祐坐在案后,饶有兴趣盯着场中的比赛,在侧,此番随行侍驾的周淑妃,正手扶琵琶伴奏,弦音铮鸣,跌宕起伏,倒也颇应场上紧张的气氛。
  大周自入宫之后,可算体会到了,什么叫“宫门深似海”。与皇帝有那么短暂的恩爱过后,几乎都把她忘记了,十分难得,方才临幸一场。年轻的小娘子,常常独处淑兰,擦脂抹粉,而无人欣赏,夜卧孤枕,时感寂寞。每日,仅以琴弦诗书相伴,填词作曲习舞,聊以自慰,排解忧愁。
  唯一感到幸运的,大概是汉宫之中的宫斗,没有波及到她。皇后、贵妃她们,也没有将这个皇帝失了兴趣的“新宠”放在心上。
  此番,皇帝出巡,没有带其他四名后妃,却单独点了她。这几日君前侍奉,经过一番滋润,周淑妃愁容有所舒展,但那玉容之间,养成的“我见犹怜”的忧郁气质,却是越发明显,越发动人。
  在场的文武,或沉醉于曲音之中,或专注于校场上的拼斗。刘承祐指着郭从义,冲身旁居首座的李谷说道:“早有耳闻,郭从义尤擅击球,今日一见,果然!”
  顺眼望去,只见郭从义在场内,劲衣跨马,驰骋纵横,追逐圆球,盘旋拍击,动作灵敏,技艺熟练,极尽击球之妙。
  李谷闻言,轻笑着应道:“郭将军颇具将略,可贵者,身负雅技,有此风采,也属少见!”
  闻言,刘承祐淡淡一笑,看着李谷,将注意力放到他身上,关心道:“李卿,肩伤如何?”
  却是前番,李谷巡视北边粮械转运之事时,从马上坠落,摔伤了肩膀,十分严重。刘承祐在东京都闻之,特意降恩诏,让他休养。不过以去岁冬,河北多事,没有完全养好,李谷便带病,操持事务,刘承祐益嘉之。
  此时,闻天子过问,李谷下意识地扭了扭肩膀,谢道:“多谢陛下关怀,已然好多了!”
  “好多了?”刘承祐显得很细心,说:“那边是还未痊愈!这样,朕让御医,给卿诊治一番,国事虽然重要,但若是让卿累坏了身子,落下病根,却非朕所愿者!”
  听天子这么说,李谷也不由露出一抹感动的神色,拜道:“陛下恩德,臣铭感五内,永不敢忘怀!”
  李谷是当初刘承祐率军东出太行,栾城之战后结识的,当时就发现,此公颇具干才,让他协理军政,帮他安抚军民。
  后刘承祐奉诏南下东京,专门留下李谷,辅助当时的节度使张彦威,管理政务。从权恒州府事,到观察使……一直到如今的河北转运使,累迁要职,委以重任。恒、深、冀、赵等地的恢复发展,李谷是有大功劳的。
  这些年,虽然一直将他放在河北,但刘承祐对李谷的信任与重视,却是一点也不是少于朝中宰臣。毕竟,一个人的才德如何,观其行,便可知之,而李谷,就通过他多年勤勉王事,赢得了皇帝的信任与尊重。
  “而今,李卿可是整个河北的大管家,一应钱粮、税赋,朕可尽委于手!北面诸军,粮械之供给无匮,皆赖卿之功能。朕需仰仗倚重李卿的地方,还很多,是故,这身体,还当保重才是!”刘承祐又道,笑容满面,态度分外温和。
  “多谢陛下!”
  看着李谷,刘承祐谈兴甚浓,提起李谷的一件轶事,说:“听闻李卿年轻时,曾与唐臣韩熙载友善,二位之间,流传了一段佳话,朕闻之,可甚感兴趣!”
  闻问,李谷捋须,目光中流露出一抹回忆,轻笑道:“当初唐明宗靖难,入主中原,青州拒不听调而为乱,韩父受牵连,韩熙载不得不逃离中原。臣为汝阴人,其于正阳渡口渡淮,投奔吴国,臣前往相送。
  韩熙载与臣曰,若江东相我,我当长驱以定中原。臣答曰,若中原相我,下江南探囊中物耳。往事历历在目,到如今,二十多年已然过去,当年之意气已然不在,思之,亦不胜唏嘘,不胜感慨啊!”
  “果然,不愧为一段传世佳话!”刘承祐言笑熠熠,说道:“韩熙载仕江南二十多年,如今方得宰其国,不得其主,更丧其时。
  前年征唐之时,朕就有意将卿调至军前效力,不过以契丹之患,河北军需供给调动,离不开你,故而作罢!”
  “不过,为了实现李卿当年之志愿,朕可付大军,由卿统帅,替朕取江东之地!”刘承祐看着李谷,直接允诺道。
  闻言,李谷意兴高昂,顿时起身拜倒:“蒙陛下信任,倘若此,必俘金陵君臣,以献东京!”
  李谷自信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豪情,几分感动。
  在刘承祐、李谷君臣二人相谈之间,校场之间,又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却是郭从义来了一招高难度进球,一发中环。
  刘承祐命人召郭从义上台,赐下酒食。郭从义显得很开怀,满脸的愉悦,几乎笑出褶子,连道痛快。
  赐座,刘承祐看着他,目光平和,语气平静,说:“郭卿球技之精湛,远近闻名,今日朕亲眼目睹,确实精妙,马上驰骋,不下军中健儿。不过,如今已累及将帅,担镇守之责,亦不可沉湎于其中……”
  听皇帝这么说,郭从义笑容一敛,脸上露出一抹尴尬之色,起身恭敬应称受教。李谷在旁,看了看皇帝,瞧了瞧郭从义,轻轻地点了下头。
  郭从义并不是一般的武夫,他属于有文化的武将,多才艺,工于书法,尤擅飞白书。平日里,多有雅兴,在“艺术”上,投入了太多精力,对于为政治军,反倒兴致缺缺。
  在滑州节度任上时,判事多有不妥之处,到了邺都,也没有太多改变,从而导致,在所典事务上,多有懈怠,刘承祐故有此敲打。
  当然,郭从义如此表现,也不是没有自晦的可能,毕竟,大汉朝如今的发展形势,地方节度、权将的生存空间,是越来越小了。
  聪明人,是知道未雨绸缪的……
  第225章 恩爱与恩典
  正逢农时,春日之下的大片田亩间,已然有农民在其间翻垦。道左,回京的御驾暂时停下,在两名内侍牵拉着黄绸遮掩下,刘承祐解开裤子便开始放水。
  微微泛黄的水柱,显得细腻,划出一道具有美感的弧线,散发着热气,冲刷着一片泥土,“哗哗”的声响,极具劲道,刘承祐脸上也露出畅快而释然的表情。
  抖鸟收笼,刘承祐纵目望去,平原田地,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周遭纵横之沟渠,显然是修葺过的,已有积水。眼前的情景,让他心情增添了几分愉悦。
  “你,去叫那名农夫过来,朕要问话!”刘承祐支使着身边一名宦官,不忘叮嘱:“给朕客气着点!”
  “是!”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