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 > 仙侠修真 > 道门大门道 > 第302章 不吐象牙
  海苔岛上有着不少的寺庙,规模不等,有些看上去金碧辉煌,有些外表朴实无华,万象门一行就住在了一座不大的寺庙旁边,寺名法华寺,是个四进的院落。
  陈履安三人已经在这里盘桓了数日,一直在和法华寺主持了然大师与一对在寺里挂单的云游僧人形意和尚师徒讲经论道。
  陈履安之所以提前出发,就是因为听说中央厚土大陆上的老友形意和尚来到殊玄仙洲云游,但等他赶过去,形意和尚已经去往南海,后来两人终于在海苔岛会上了面。
  云轶奇先是给华澜庭他们放了两天假,让他们在海苔岛上游玩,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
  第三天一大早,晨曦微露,天还没透亮,法华寺里的晨钟已经敲响,这是和尚们要做早课诵经了。华澜庭等人打坐修炼了半个时辰,趁早饭时间还没到,集体来到法华寺里散步。
  进到里面,清晨的寺里肃穆庄严,让人不自禁地放轻了脚步和声音,心里也不由自主地平和安然下来,除了华澜庭和诸葛昀会上香跪拜外,其他人都只是默默观看。
  行走间,易流年突然小声问道:“诸葛,寺庙寺庙,为什么我在这里常看到的是寺,少有叫庙的啊,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诸葛昀说:“说法不一,讲究是有的。寺字通侍与是,应该是侍奉和遵从皇帝,以及永续的意思,最早指的是朝廷下面的官署办事机构,像什么大理寺、光禄寺。”
  “佛教传入后,有天竺僧曾住在接待外使的鸿胪寺,后在附近修建了白马寺,寺逐渐就成为佛教建筑和寺院的通称。”
  “寺里主要供奉佛菩萨,是出家人修行和居住的地方,有僧人研修佛经,传扬佛法。”
  “庙有所不同。庙比寺出现的还早,最开始是帝王、贵族祀奉祖先和天地的地方,民间的氏族宗族也有祖庙家庙,后来演变为供奉为大众所普遍接受和敬仰的神鬼仙魔或已故的有德有才的圣人贤人的地方,例如孔庙、关帝庙、龙王庙、灶王庙等等。”
  “除了供奉不同,寺里有僧人、庙里一般没人修行,林外佛寺的规模大,有殿堂和禅房、斋堂等建筑,庙就要小得多。两者指代不同,只是现在口语中多混谈一处了。”
  易流年又问:“那住持和方丈呢?我也傻傻搞不清楚。”
  诸葛昀答道:“住持一词,原本是安住之、维持之,主持佛法的意思,后引申为代佛传法,续佛慧命之人,再演化为寺院当家师父和负责之人的称谓。”
  “方丈则是寺院的精神领袖,出自僧人住地一丈见方之意。方丈必须有足够的资历和佛法修为,一般是接受过传法、有法卷可证明其传承的和尚,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且所在寺院要丛林制度健全,有相当的规模,通常会是个寺庙群。”
  “简单说,寺院无论大小,都有一个公推的住持,但不一定有方丈,而一个方丈可以兼任多个寺院,方丈一定是住持,但住持不一定是方丈。”
  华澜庭接口道:“还有个有意思的说道,方丈一词原本是我道门的名词,后来才转为被佛教广泛使用。在道教中,方丈是‘人心方丈,天心万丈’的修行术语,是全真派对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的称呼。当然,由来如何现在并不重要了。”
  十个人轻聊慢走了一圈,又转回到了大雄宝殿之前,听里面传来讲经的声音,就信步走了进去。
  今天恰逢住持了然大师一月一次讲大经的日子,殿里或站或坐满满是人,一半是法华寺的僧众,另一半是本地的居士信徒和外来的普通民众修士,陈履安和猫妖等五人也在座,只日前认识的形意和尚师徒没在场。
  华澜庭他们因闲逛来得晚了些,讲经已近尾声,接下来将是问答环节。
  佛教也分为很多流派,教义和修行法门不尽一致,比如说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净土宗等,而法华寺这一支传承的是禅宗。
  禅宗是佛教传入殊玄仙洲后本土化了的教派,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佛不外来,就在内心之中,只要向内求索,所有人都能成佛。此外,禅宗倡导生活化的修行,认为担水砍柴皆是妙道。
  佛门流派当无高下之分,都是敬佛礼佛的教门,只是对佛道理解的重心和成佛路径不同。
  长久以来,由于净土和禅宗的理念与实践最为接地气,易为大众所接受,流传的越来越广,像净土宗认为修佛可以静坐专修,通达佛经,广研教义,然一心念佛亦可往生极乐净土,法门相对简单。
  天台宗的大乘宗义精密复杂,修之需要极高的学识素养和思辨水平,唯识宗最为讲求悟性,华严宗也是体系繁复高深,律宗在精神和身体上都要求严苛,密宗的密法从不轻易示人和传人,所以信众的数量要少于净土和禅宗。
  禅宗也有讲究悟性的部分,注重顿悟,他们的问答不同于一些流派的辩经,要求身体动作和手势声音的幅度很大,场面激烈,而是简单一问一答的禅机,根基不足的往往摸不着头脑。
  像今天,就有一位外来的僧侣向了然大师发问:
  “敢问,什么是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