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陈止眼神微动,“拓跋兄此言何意?”
拓跋郁律就道:“陈君对这些想的这般透彻,如今又执掌一郡,定是有心大有作为的,以你之才,就算是只是一郡之地,肯定也能积攒惊人实力,我若是现在就投靠了王浚,未来王浚与陈君意见不合,让我对你不利,那可就左右为难了,若是不从,难免被人说是背信弃义,可一旦相从,不说坏了你我交情,就说对上陈君你,我就没有半点把握,所以……”
“所以?”陈止从那话中,已经听出了一些,有所猜测。
“我回去会告知叔父,跟他提议与陈兄你结盟的可能,如此一来,不管是匈奴威胁,还是我鲜卑内战,乃至王浚对陈君的压力,都可从容应对,只不过……”拓跋郁律说着,观察着陈止的表情,希望从对方的脸上,看到意外和惊讶,可惜他失望了,陈止神色如常,连眼神都不见变化,就好像拓跋郁律说的,是什么无关紧要的话一样。
拓跋鲜卑虽是草原部族,但能与匈奴汉国缠斗许久,还不断扩张,乃至屡屡让匈奴吃亏,足见其能,连王浚都会抓住机会,想方设法的笼络,又何况是一方郡守?
若是代郡能引拓跋为援,局面就能彻底打开,不复之前的凶险,要知道陈止被从广宁换到代郡,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就是自身的力量不够,难以镇压局面,如果能借得近在咫尺的拓跋鲜卑,至少能加快他立足的速度,然后发展自身。
另一方面,按着拓跋郁律的说法,鲜卑内战已是确凿无疑了,如果能和拓跋部有约定,代郡也可以省去很多的危险,至少有拓跋鲜卑的威慑,一些小部族在失去钳制后,也不会在代郡行过分之事,因为这些部族,往往都是畏威而不怀德,不会考虑后果,但会担心大族报复,从而有所收敛。
与此同时,这样也可以让陈止有了一点实力,和王浚谈判,当然,其中也有风险,这实力毕竟是外来的,原本王浚可能只是担忧,但知道陈止联络了拓跋鲜卑之后,这担忧说不定就要变成顾忌,从而将这位北疆半主的目光吸引过来。
福祸相依,是危险也是机遇,就看如何拿捏。
“不过,鲜卑人不会平白无故的伸出援手,他们是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的,我要和他们结盟,不可能只得到好处,一样要有付出,就看拓跋郁律想要什么了,如果权衡之后,可以接受,也不是不行,只不过拓跋鲜卑毕竟是原本历史的主角之一,不可小视,我如果真的和他们合作,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更不能滋长他们的野心和力量!”
带着这样的想法,陈止便神色不变,问道:“贵族自匈奴与朝廷停战之后,多有困境,否则也不会考虑与王刺史结交,如果因为我的一番分析,就改变主意,怕是太过儿戏了,况且明人不说暗话,陈某能给拓跋部的好处有限,而且拓跋兄你也不是族群之长,恐怕是做不得这个主吧?”
见陈止这时候,还能冷静分析,指出关键,不由佩服,但转念一想,对方刚才的一番话,把自己长久以来所想之事,都给剖析了一遍,这眼光又怎么会差?
于是,就顺着其人的话,继续往后面说道:“当下我族是有困难,我那叔父也有打算,就算有心,也未必肯从我言,不过我虽不是他的亲子,但这些年南征北战,功劳苦劳皆有,族中也有些影响力,之前更是替叔父分析过局势,他对我的能耐还是认可的,因此真要是得了些说法,让我族与陈兄结盟,也是可能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不错,陈君你肯定也明白,结盟本就是为了互惠互利,因此陈兄也得有所作为,方可让我拿去,跟叔父说通,让他不会担心,此举会有所损失,进而放弃王浚,转而与陈君你亲近。”
陈止则道:“王浚势大,拓跋部若是与他结盟,最终会成为他手中的刀,而我代郡比之幽州、平州,不可同日而语,力量差了太多,一旦结盟,难免会替拓跋的利益奔走,等于是拓跋部在中原的话事人,这本来就是好处。”既然是商谈结盟,谈及利益,那就不能局限在交情上,陈止便就直言不讳。
这话倒是让拓跋郁律一愣,但旋即反应过来,笑道:“陈君,你说的不错,但这样的好处,总归比不上王浚的许诺,何况鲜卑内战,本来就是一次投靠的机会,拓跋部如果此时找准机会,投靠了王浚,他为了拉拢我部,定然会给出很多平时拿不到的好处,有了这样的基础,纵为其刀,那又如何?等消化了这番拉拢,我族势力更上一层,与王浚之间的关系,也会有变化。”
“拓跋兄,直说吧,条件是什么?”陈止笑了笑,也不绕弯子了。
拓跋郁律也笑了起来:“按我叔父的意思,投靠王浚,要先了解他的意图,随后在鲜卑内战中,再表明态度,只要王浚能牵制住匈奴,让拓跋部可以腾出手来,就会帮他围攻慕容部,所以,陈君你若能在战争开始之前,整合代郡,稳固了此地,再证明自己可以牵制匈奴,那我就可以跟你保证,定让拓跋部,与你结盟!”
“匈奴如今何等强势,朝廷大军尚不可胜,何况我一郡之地?他不主动来找我麻烦,那都算好的了,我又怎么去主动招惹他?还要牵制一二?”陈止摇了摇头,“况且,就算我要与鲜卑结盟,那也是为了稳固局势,若是我整合了代郡,又能牵制匈奴,那何必要与鲜卑结盟呢?此乃本末倒置,甚至我若是牵制了匈奴,得罪了他,又不被王刺史所喜,岂不是只能择鲜卑而从了?毕竟,涉及匈奴的事,连朝廷都会淡化处理。”
“陈君所言甚是,是我疏忽了,”拓跋郁律沉吟了一下,最后有了决定,“这样吧,我听说陈君重视百姓农人,恰巧我部内外,就有不少来自中原的民众,其中还有大量是从并州逃难过去的,但我族难以全部安置,陈君若是能与我部联盟,那我可以做主,让这三万人迁入代郡,如何?”
这个条件一说出来,纵是以陈止的定力,也不由神色微动。
原因无他,实在是拓跋郁律的提议,对于整个代郡而言,对于他陈止来说,都是真真正正的及时雨。
甚至于,从长期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条件,在陈止的心里,比之和拓跋部结盟,还要来的有用。
当下,想要做事,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有人口,但比起南边的几个州,这北边的州,尤其是幽州和冀州,人口都在迅速减少,一直处于消退和流出的状况。
一方面是天灾人祸,让很多的小民难以存活,另一方面则是这样的环境,让很多人变成了流民,朝着南边的州郡逃难而去。
陈止在彭城的时候,以及北上游学之际,就曾经碰到过不止一次的流民队伍,相互之间有过接触,给他们分过食物,也和自己的家丁队伍发生过冲突。
这些流民的主要来源,正是北方两州。
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幽州的人口都在迅速减少。
在陈止北上之前,他从杨结那边得到的籍贯纪录表明,此时整个幽州的人口,不过才五万九千多户,还不到六万户,而其中代郡就更少了,四个县的范围,也才三千四百户,单独算人口的话,恐怕只有一万五千多、不到两万人!
一万五千人,这是个什么概念?
放在后世,恐怕连一个普通的乡镇,都勉勉强强。
而这一万多人,按照陈止当前掌握的情报来看,其中有八九成,还掌握在代郡本地的大地主、大世家的手中。
官府想要调动人手,必须要得到世家的理解和同意,否则麻烦之多,不可胜数。
现在拓跋郁律却说,只要结盟,就能提供三万人口,是代郡现有人口的两倍!一旦得到,将直接改变代郡的势力版图!
不过,陈止很清楚,人口对草原部族十分重要,很多的草原争端,就是为了人口和牛羊,为此都有部族被灭族,拓跋部不会那么轻易就拿出这些人口。
“但即便如此,如果能得到这批人口,可以让这代郡的局面产生巨大变化,更不要说,这些人里面,有不少工匠,这对于建设而言,促进作用之大,难以估量。”
陈止手上的几个抽签之物,就有不少需要专业人士的协助,对于工匠的需求更大,但代郡的工匠,大部分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为他们的产业服务,谋取利益。
别看午宴上,那位唐家太公许诺要出钱出力,但那出来的人,必然都是苦力,陈止要真是开口讨要有技术的工匠,对方定不肯依。
这个时代,不光是知识被世家大族垄断,这些手艺一样要口耳相传,很多匠人世家,就是靠着这些立足,是他们赖以立身的根本。
这种情况下,培养一个匠人,所耗费的时间,也是十分漫长的。
“对于拓跋部来说,匠户也是十分重要的,对部族来说,更是瑰宝,而这群从并州逃难出去的流民,对他们来说,肯定是宝贵财产,轻易得不到,就算是要拉拢我,也不至于下这么大的本钱,莫非里面有什么缘故?”